[2012·江苏卷]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 A |
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溶液和CuSO4溶液 |
均有固体 析出 |
蛋白质均发生变性 |
| B |
向溶液X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NO3)2溶液 |
出现白色沉淀 |
溶液X中一定含有SO42- |
| C |
向一定浓度的Na2SiO3溶液中通入适量CO2气体 |
出现白色 沉淀 |
H2SiO3的酸性比H2CO3的酸性强 |
| D |
向浓度均为0.1 mol·L-1 NaCl和NaI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 |
出现黄色 沉淀 |
Ksp(AgCl)>Ksp(AgI) |
某些芳香族化合物的分子式均为C7H8O,其中与FeCl3溶液混合后,显紫色和不显紫色的种类分别为()
| A.2种和1种 | B.2种和3种 | C.3种和2种 | D.3种和1种 |
用括号内试剂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正确的是()
| A.溴苯中的溴(KI溶液) | B.苯中的苯酚(溴水) |
| C.乙酸乙酯中的乙酸(饱和Na2CO3溶液) | D.苯中的甲苯(溴水) |
某有机物蒸气,完全燃烧时,需三倍于其体积的O2,产生二倍于其体积的CO2,该有机物可能是()
| A.C2H6 | B.CH3CHO | C.CH3COOH | D.C2H5OH |
下列各组物质中,只要总质量一定,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生成
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也总是定值的是()
| A.丙烷和丙烯 | B.乙烯和环丙烷 | C.乙烯和和苯 | D.甲烷和乙烷 |
有机物分子中原子间(或原子与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物质化学性质的
不同。下列事实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 A.苯酚能跟NaOH溶液反应,乙醇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 |
| B.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乙烷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
| C.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 D.苯与硝酸在加热时发生取代反应,甲苯与硝酸在常温下就能发生取代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