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文,回答问题。诗人从那三个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诗句“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中“望”字,把它换成“看”字好不好?为什么?
“啊!黄河!”在文中多次出现,所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说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学习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届湖北随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不明白
赵春亮
楼很高,究竟有多少层,刚子没数完就有点头晕,索性不数了。扑进眼帘的大理石墙砖像面镜子,刚子隐约看见自己衣衫不整、蓬头垢面,而擦肩而过的行人无不神定气闲、步履优雅。他自己吓了一跳,赶紧用手拢了拢头发,拍打拍打衣服,再看对面的自己,还是觉得不协调。
顾不上那么多了,衣兜里的钞票被身体捂得潮热,有些躁动。刚子推门进去,径直往里走。
先生,请问您要办理什么业务?门口站着的美女微微躬身发问。
问我吗?被称为先生,刚子有点心虚。
⑤美女笑得很含蓄,说,是的,先生。
⑥简直受宠若惊了,刚子赶紧挤出一丝笑,说,我给媳汇点钱。我在工地干活,她在农村老家……刚子还想多说几句,美女已经将一张薄薄的纸片儿交到刚子手中。先生,这是您的排号,请等叫号后,到7号窗口办理。美女再次躬身,并做出一个优雅的手势。
⑦银行大厅里很暖和,与屋外的阴冷截然不同。刚子环视四周,也没发现有空调。也许是快下班了,大厅里的顾客并不多,各忙各的,安静有序。
⑧在窗口前的椅子上坐下,刚子歪歪扭扭地将汇款单子填写好,又核对了一遍,确认无误后,才把贴身衣兜里的钞票掏出来,一股脑儿从窗口塞了进去。刚子脑海里不由地浮现出媳妇荷花拿到汇款单子眉开眼笑的模样,跟放电影一样清晰。这娘们儿,莫非钞票比你男人还亲?刚子在心里嗔骂了一句,自己倒先笑了。
哒哒哒,哒哒哒,一阵急促的高跟鞋叩击地面的声音,拽住了刚子的目光。一个女人疾步来到旁边的6号窗口,鲜艳的披肩随着女人摇摆的身体前后挥动,带来一阵微弱的凉风,刚子敏感的鼻子里蓦然多了一股好闻的香气。
⑩这女人有30岁吗?念头一闪,随即被刚子否定了。不一定,城里的女人是看不出年龄的,木工老乔说过。在城市的工地上扑腾了大半辈子的老乔,眼界高,见识广,吐口唾沫是个钉。
11女人语速很快,说,我的银行卡丢了,请帮我挂失。
12请你提供身份证和银行卡号,还有10元手续费。营业员的声音透着一股慵懒的气息。
13反正也没事,索性放肆一回。刚子认真打量着这个女人。咦?女人脸上全是疙疙瘩瘩的——也许是痤疮——暗红一片。厚嘴唇,小眼睛,稀疏的眉毛处被硬生生画上两道黑杠杠,一头栗色的时髦长发也掩饰不住底子。刚子在心底又想起媳妇来,细皮嫩肉的荷花要比这个女人漂亮一百倍。谁说城市里的女人都漂亮?这个恶毒的判断让刚子略略有些得意。
14女人窸窸窣窣在怀里的包包里翻找,半天,才娇呼一声,糟了,走得急,我一分钱都没带。女人开始左顾右盼,瞬间与刚子的目光撞在了一起。
15哥,先借我十块钱,好吗?女人问。这次刚子确信,女人是和自己说话,因为周围再没他人。我打电话让朋友来送钱,一会儿就还你。女人补充道。
16既然这样,刚子不想表现出丝毫的犹豫,就从兜里噌地掏出一张十块钱递了过去。谢谢哦。女人说。
17刚子的汇款很快办好了,接过从窗口递出来的汇款回执,他心里有些犹豫,接下来, 这个问题让他一时不知是该继续坐着还是立刻站起。
18先生,您还有什么问题吗?7号窗口里的营业员问。
19哦,没有了。刚子站起来,瞬时做出一个决定。刚子对女人说,你慢慢办吧,我走了。
20不行!我还没还你钱呢。女人也站起来了。
21刚子笑了,一股豪迈之情让他下意识地挺了挺腰杆。没关系,就当帮你个忙,钱我不要了。刚子吐字清楚,铿锵有力,说完,迈步往外走。
22站住,你不能走!女人在身后喊。接着刚子又听到哒哒哒的脚步声。刚子站住,说,我真不要了,不就是十块钱吗?我也做一次好事,你别客气。
23我朋友一会儿就到,我必须还你。女人说。
24我做好事还不行吗?
25不行!
26刚子有些不解,问,为什么?
27女人顿了一下,说,不为什么。
28那我走了。刚子不耐烦地挥挥手。
29女人又哒哒哒地追过来,用身子将刚子堵在了大厅中央。女人用手捋捋栗色的长发,又上下打量了刚子一眼,悠悠地说,我是借你的,又不是讨!我自然有朋友来帮,明白不?
30刚子顺势倚住大厅中央的那根光滑的柱子,不再看女人,迷惘的目光穿过温暖的大厅,停留在外面阴冷的屋檐下,然后学着女人慢悠悠的口气,一字一顿地说:不——明——白。(选自2015年3月16日金羊网)根据文章故事情节,将下列内容补充完整。
刚子去银行汇款→(1) →女子向刚子求助→(2) →女子坚决要求还钱→(3)第17段中,“刚子接过从窗口递出来的汇款回执”“心里有些犹豫”,他犹豫什么?请结合上下文,在文中横线上填写适当内容。
第⑦段、第30段中划线句子都写到“大厅的温暖”和“外面的阴冷”,这两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请分别说明。
结合全文说说:刚子是怎样一个人?并请任选一处人物描写进行简要分析。
请根据小说内容并结合社会现实,说说刚子不明白什么。你怎样看待这种社会现状?
(届湖北潜江、仙桃、江汉油田中考)记叙文阅读
守候一株水仙
朱钟洋
那年春天,我把母亲从乡下接进城来同住。一进门,母亲便看到了窗台上的花,满心欢喜。窗台上,葱兰、芦荟、吊兰、茉莉……在暖暖的春风里,长得郁郁葱葱,娇艳欲滴的叶子沐浴在阳光里。
忽然,母亲看着窗台一角的花说:“这盆花都蔫了,真可惜。”母亲久居乡下,不识得那盆花。那是年前妻在县城一家花店,特意买的水仙,就因它能赶在过年前开花,能给我们的新年增添一抹淡香,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富贵和灿烂。如今,已经是阳春三月了,水仙花期早过,它的枝叶散了,耷拉着,渐渐腐朽、干枯。水仙已经走过了生命里最美的时光,赖以生存的根须已被掏空了养分。
我安慰母亲说:“这是水仙,花开花谢之后就变成这样了。因为我们这里的气候土壤不适合水仙生长,它以后再也不会开花了。您看到的那些开花的水仙都是从外地买过来的。”说完,我用手轻轻一提,水仙便从沙土里提出来了,一粒粒细沙稀稀落落地粘在水仙的根须上。
我刚要把水仙扔掉,母亲慌忙制止我:“好歹也是生命,怎能随手扔掉呢?”母亲抢过水仙,像宝贝似的把它种在一个闲置的大花盆里,还用黑泥把它的根须盖好,压实。
看着母亲执著的样子,我没有再说什么,只能任由母亲去折腾。
母亲把水仙摆在窗台最靠近阳光的地方,日复一日地浇水、施肥、松土、除草。可尽管母亲费尽心思,它还是渐渐蔫下去,直到落尽最后一片叶子。
我以为,只要水仙落尽了叶子,母亲便会不再搭理它,可母亲仍旧日复一日地呵护它。在母亲心里,只要水仙一息尚存,就还有希望。
夏天过去了,秋天也接近了尾声,母亲告诉我说:“你知道吗,水仙又冒出绿芽了。”
我点点头,看着母亲高兴的样子,笑了。我知道,即便水仙长出了绿叶,也是一株野草,不会再开花了。
果然,一切如我所料,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水仙只管冬日里长出茂密的叶子,然后春日里悄然落尽。尽管水仙从未放弃过生命,但它丝毫也没有开花的迹象。
又是一年春草绿,当我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家的时候,母亲惊喜地告诉我:“水仙开花了!”我走近窗台,凝望着那株水仙,我惊呆了——就在一丛水仙叶子的中间,单单一朵水仙花恣意地绽放着,如从天而降的仙女,超凡脱俗。
在我们这里种植的水仙不是不能开花吗?这株水仙是怎么开花的?我惊讶得张大了嘴巴,连呼吸都屏住了。我的眼睛一眨也不敢眨地看着水仙花,生怕转眼之间这位落入凡间的仙女就要离我而去。
一株被带离故土的水仙,花开花谢之后,在快成一株干草的时候,被一位疼爱它的人拾起,小心浇灌,倍加怜惜。想不到,身处他乡的水仙,在主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守候中竟然也能绽放出最美的花朵,以独有的姿态展现自己的价值。
守候一株水仙,它是不会让人失望的;守候一株水仙,就是守候一个顽强的生命,就是守候一颗执著开花的心。我们的身边是不是也有一个疼爱自己的人在守候?我们的生命是不是也能像一株水仙?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坦然;少一些嫉恨,多一些珍爱;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感动;珍惜生命里所有的好,让生命极致绽放,一次,又一次,再一次……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5年第9期)选文作者将三个对象交织着写构建了全篇。请感知全文,从所给词语中选用最合适的三个填空。
放弃惊叹折腾随便呵护不懈
母 亲: 执著守候——(①)生命
水 仙: (②)生长—— 绽放生命
“我”: 难信事实——(③)生命选文运用对比,更加鲜明地表现了文章主题。请问全文作了哪些对比(至少列出两条)?
选文语言清新质朴,含义丰富。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味下列语句。
(1)就在一丛水仙叶子的中间,单单一朵水仙花恣意地绽放着,如从天而降的仙女,超凡脱俗。(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在主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守候中竟然也能绽放出最美的花朵,以独有的姿态展现自己的价值。(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选文最后由物及人,谈到了怎样对待生命和人生。其中最能引起你共鸣的是哪个观点?为什么?
(届湖北恩施州中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殉情的岩鹰
宋伯航
1在西北边疆的草原上,以游牧为生的柯尔克孜族人家,有一个古老的传统习俗,凡牛马羊牲畜较多的牧户都要豢养猎鹰。其益处一是在放牧时,猎鹰看护畜群防备狼害突袭向主人鸣叫报信或捕食草原蛇鼠之用;二是当作闲暇时放鹰娱乐之用。尤其是牧主人把儿女们抚养长大并各自娶妻嫁夫成家后,一般在与儿子儿媳分家时,必须送上一只猎鹰。在柯尔克孜族人心中,不仅视鹰为一种家当,还视鹰如生命般珍贵。
2居玛洪老人准备给二儿子分家,让晚辈独立另过日子,可老人的心中除了父子二十多年来不离不弃的难以割舍之情外,一直闷闷不乐,至今还没有亲手捉一只鹰送给儿子。为了却自己的心愿,就在一个月以前,老人独自骑马早出晚归,一门心思要捉一只雏鹰送给二儿子。老人在三十里外的深山里,寻到了他所要捉的雏鹰目标,但由于雏鹰太小,需待其羽毛丰满快要试飞时才能去捉,所以老人迟迟未去捉回雏鹰。
3这天一大早,老人备好马,带上二儿子一同前去捉鹰。父子俩来到深山的一座悬崖峭壁前,老人让儿子在崖壁下守候,自己带上护头罩腰系绳索攀登到悬崖上,他要亲手去捉崖壁上鹰巢里的那只雏鹰。眼看老人快要接近鹰巢时,突然一只雌鹰从崖对面的森林里朝老人直飞而来,雌鹰嘶鸣着扑向老人。有五十多年捉鹰经验的老人,很明白雌鹰的举动是在保护孩子不被人抓走或受到意外的伤害。
4雌鹰凶猛的张开利爪打着回旋冲向老人,老人因受到雌鹰的攻击而未能接近鹰巢,雌鹰拼命地在峭壁的巢穴前俯冲着,撕心裂肺的鸣叫着,老人依然艰难地向鹰巢靠近。雌鹰使尽力气勇猛地冲飞阻挡,也许是雌鹰救子心切,在奋力直扑老人时,一头撞在崖壁凸起的岩尖上,掉下了山崖。在山下守候的儿子见雌鹰掉在不远处的乱石中,赶忙近前一看,这只雌鹰满身鲜血淋漓,已断气命亡。
5雌鹰出乎意外地撞击岩石而死,使山崖上的老人顿然心惊一颤,雌鹰的死,使雏鹰没了保护,老人可以趁机轻而易举地从鹰巢里捉到雏鹰,老人向儿子摆摆手,今天就不捉了,等两天再来捉吧,老人心里似乎明白了什么。于是,父子俩骑上马空手而归。
6等到第三天,父子俩再次来到山崖前,令人不解的是在前天那只雌鹰死去的乱石堆旁,一只雄鹰也撞岩而死,掉在死去雌鹰的不远处。儿子感到十分惊奇,但老人心里十分清楚,也是他料想之中的结果。父亲向儿子解释,这是草原上鹰的一种稀少种类,叫岩鹰。这种鹰有着凶猛、机智、果敢、忠诚的特性,如果捉到雏鹰拿回家驯养,必定成为草原上一种特别优秀的猎鹰。除此之外,这种鹰具有很强的家庭观念,若配偶一方死去,另一方也会为对方不惜生命而殉情离开世界。我们现在就把这对岩鹰夫妻挖土埋掉,今天该把岩鹰的孩子带回家驯养了,今后你要把它们的孩子当成你自己的孩子来细心护养。老人的一番话说得身边的儿子哑口无言,更是感慨万千。
7从这对岩鹰的身上可以看到一种人性的光芒,这就是爱,他们为了自己的孩子,一个完整的家,相依为命,共同生存,一旦对方意外逝去,而另一方也殉死以报,岩鹰的爱,也许能让我们从中得到人性悟彻的启发。(选自《意林》2015年第11期)仿照示例,结合全文内容补充相关情节。
老人寻找雏鹰→老人发现雏鹰→老人一捉雏鹰→ A → B →老人二捉雏鹰→老人深情揭秘。本文题为“殉情的岩鹰”,作者却在文章开头不惜笔墨述说柯尔克孜族人家的传统习俗,这样写有何用意?
品析第4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第6段中写道:“老人的一番话说得身边的儿子哑口无言,更是感慨万千。”试想儿子会有哪些感慨?
你如何看待文中雄鹰的“殉情”?请联系文本和生活实际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届河北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寒冷的冬夜
那是一个冬日的夜晚,我们几个人从茶店里出来,顿时感到寒气袭人,马上把衣领拉了起来。还不到十点钟,行人已经很稀少了,路上静悄悄的。
风稍小了些,天却冷得更加厉害了。路上结成的冰,反射着点点灯光;一踏上去,就可能使人跌倒。入冬就冻了起来的路,在人的脚下,发出清亮的声音。
“我们回家去吧。”
两个同伴向南走了,我们三个人该向北去。因为还有一段颇远的路程,我们只好叫人力车。原以为街上是冷静的,可是一声呼唤之后,许多辆车子都朝我们这里赶来。
车夫们争着说:“您到哪儿?我拉您去。”
刚要把要去的地名说出,他们就开始讨价,还没有等我们还价,他们自己就一直把价钱少了下去。“一毛钱。”“四十枚。”
“三十六枚吧!”
“三十枚我送您回去。”
听到这样的价钱,我就说:“三十枚就三十枚,要三辆。”
要加最低的那个车夫,立刻就嚷着是他们先讲好了的,另外两个车夫也争着附和,这样就说定了。我走进那个车夫,分明地看到那只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他放下车把,我并没有坐上去。
他说:“请您坐上去吧。”
我没有回答,脚也没有动。
他似乎明白了什么,就对我说:“您放心,保准送您平安到家。”
“我,我倒没有什么,只是你……”
“我今年十九岁啦,已经拉了两年半的车。”
显然这是不确实的,他那样子最多也不过十六岁。
“你知道到那里还得爬一座桥,路又不近……”
“我常走,您就上车吧。”
也许是因为天气寒冷,他的声音有点儿发颤。在昏暗的灯光下,我看见他的脸是那么瘦小,他的身子是那么单薄,好像还生着病的样子。
“我还是换一辆吧!我怕……”
话还没有说完,就有一辆车跑到我眼前,可是我并没有马上坐上去,我从衣袋内掏出一些钱,给那个失望了的小车夫。
“你不用拉我了,这点钱给你。”
他坚决地摇着头,俯下身拾起了车把,眼睛里冒着愤怒的光。
“你的年纪太小,你不该拉车,太劳苦了会伤害你的身体……”
“我的年纪一点也不小,家里人说我该养家了。”
“拿去这点钱吧。”
“凭什么要你的钱?我要靠卖力气赚钱的!”
说完,他径自掉头走掉了。跟我同行的两个人的车子早已走了,只有我呆呆地站在那里。我感到十分孤独,觉得自己好像是生活在一个陌生的世界中。我一点儿也不懂得别人,别人也不懂得我。小车夫也许是对的,难道是我错了吗?
握着铜元伸在冷空气中的手有一点儿僵住了,我只得缩回去。我的心也冻结了,在这寒冷的冬夜,在那怨恨的眼光里。
我终于坐上了车,一任车夫送我到任何地方去。选文多次写天气的寒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我还是换一辆吧!我怕……”中省略号省去的内容是什么?
请简要赏析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结合选文中加着重号句子的内容,谈谈你于都后的感悟。
(届海南中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特殊的圣诞礼物
〔美〕赛珍珠
1圣诞节前夜,鲍勃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想着第二天要干的事。他家里并不富裕,过圣诞节最使他高兴的,就是吃火鸡和母亲做的馅饼。他姐姐每年都要缝制一些圣诞礼物,而父母总给他买些他需要的东西,比如说一本书什么的。而他呢,也总是把零用钱攒起来,给他们每个人都买份礼物。
2他很爱他的父亲,可他父亲从没意识到他的爱,这让他感到很失落。他想,这个圣诞节他就十五岁了,该送给父亲一份更好的礼物,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老是到商店里去给他买条普通的领带。他侧身躺在阁楼的床上,眼睛望着窗外,心里琢磨着。
3记得小时候父亲告诉过他,耶稣是在牲口棚里诞生的。还说牧师和圣人来到牲口棚,给人们带来了圣诞礼物。想到这,他忽然闪过一个念头:对啊,我为什么不能在牲口棚里送给爸爸一件特殊的礼物呢?我可以早早起床,悄悄地去牛棚里,一个人给牛添草加料,把奶挤了,并将牛棚打扫得干干净净……这样,爸爸进去挤奶的时候,就会发现所有的事情都干完了。这不就是给父亲的最好礼物吗?他凝望着满天的星斗,不觉得.意.地笑了。
4这一夜,他醒了好多次,每次都要擦根火柴,借着火光看他那只旧表。
5凌晨两点半他就起了床,悄悄下楼,轻轻拉开房门,蹑手蹑脚地走向牛棚。牛棚里,一头奶牛睡眼惺忪地望着他,显出惊奇的样子,好像在说:“你好早啊!”
6过去,他从来没有独自挤过奶,现在觉得似乎要做一件极不简单的事。他开始干起来:给牛添草加料,挤奶,接着打扫牛棚……诸事完成后,他便小心翼翼地关上牛棚的门。
7回到房间,他一看表,离四点只差5分钟了。他赶紧脱掉衣服,跳上床,像地鼠一样钻进被窝,用被子捂住头,尽力控制自己激动的喘息声,生怕父亲听见。这时,房门开了。
8“鲍勃,”父亲的声音,“虽然是圣诞节,但我们也得起来干活啊,孩子。”
9“好——吧——”他故意装作还没睡醒的样子。
10“那我先去了,我得把事情先干起来。”
11门关上了。他仍躺在床上,忍不住笑出了声,想到等一会父亲就会明白一切时,他的心跳得都快蹦出来了。
12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他终于听到了父亲的脚步声,接着门开了。
13“鲍勃!”
14“嗯,爸爸——”
15“你这小鬼,”父亲激动得话也被哽住了,“你这家伙骗了我,是不是?”
16“这是给您的圣诞节礼物,爸爸!我爱您!”
17父亲紧紧地搂住了他,双臂在他的后背上下抚摸着,滚烫的泪水滴到了他的面颊上。
18“我也爱你!孩子,我真谢谢你!再没人比这干得更棒了!”
19那一瞬间,他心里猛然一暖,眼睛一下子湿润了,原来爱是需要表达的!
(选自《中学生阅读》有删改。赛珍珠,美国作家,193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特殊的圣诞礼物”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请摘录原文语句回答。
结合语境,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不觉得意地笑了。(2)父亲紧紧地搂住了他。选文第②段中说“可他父亲从没意识到他的爱”,读完文章,请说说父亲是否意识到了他的爱,并简述理由。
请从人物描写或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⑦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简要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