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5日,“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沿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在距月球表面200 km的P点进行第一次“刹车制动”后被月球俘获,进入椭圆轨道Ⅰ绕月飞行,然后,卫星在P点又经过两次“刹车制动”,最终在距月球表面200 km的圆形轨道Ⅲ上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在轨道Ⅲ上运动的周期比沿轨道Ⅰ运动的周期长 |
B.卫星在轨道Ⅲ上运动的周期比沿轨道Ⅰ运动的周期短 |
C.卫星在轨道Ⅲ上运动的加速度小于沿轨道Ⅰ运动到P点(尚未制动)时的加速度 |
D.卫星在轨道Ⅲ上运动的加速度等于沿轨道Ⅰ运动到P点(尚未制动)时的加速度 |
利用传感器和计算机可以研究快速变化的力的大小,实验时让某消防队员从一平台上跌落,自由下落2m后双脚触地,接着他用双腿弯曲的方法缓冲,使自身重心又下降了0.5m,最后停止,用这种方法获得消防队员受到地面冲击力随时间变化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线所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t1时刻消防员的速度最大 | B.t2时刻消防员的速度最大 |
C.t3时刻消防员的动能最小 | D.t4时刻消防员的动能最小 |
“嫦娥一号”的姐妹星“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在奔月的天路上飞驰112个小时后,于10月6号上午“嫦娥二号”在近月点100公里处踩下刹车,成功实施第一次近月制动。这标志着“嫦娥二号”由地月转移轨道进入周期约12小时的环月轨道,从追月者到绕月者,变成了月球的卫星,关于“嫦娥二号”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最后一次在近地点加速后的卫星的速度必须等于或大于第二宇宙速度 |
B.卫星在到达月球附近时需刹车减速是因为卫星到达月球时的速度大于月球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 |
C.卫星在到达月球附近时需刹车减速是因为卫星到达月球时的速度大于月球卫星的第二宇宙速度 |
D.若绕月卫星要返回地球,则其速度必须加速到大于或等于月球卫星的第三宇宙速度 |
如图甲所示,水平抛出的物体,抵达斜面上端P处时速度恰好沿着斜面方向,然后在斜面PQ上无摩擦滑下;图乙为物体沿x方向和y方向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及速度-时间图象,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长木板A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2kg的另一物体B以水平速度v0=2m/s滑上原来静止的长木板A的表面,由于A、B间存在摩擦,之后A、B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板获得的动能为1J
B.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2J
C.木板A的最小长度为1m
D.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在空军演习中,某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下,他从跳离飞机到落地的过程中沿竖直方向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0s内空降兵和伞整体所受重力大于空气阻力 |
B.第10s末空降兵打开降落伞,此启做匀减速运动至第15s末 |
C.10s~15s空降兵竖直方向的加速度向上,加速度大小在逐渐减小。 |
D.15s后空降兵保持匀速下落,此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