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6,回答问题。
若甲乙分别是黄土高原与长江三角洲地区,MN代表的产业要素在区际之间流向合理的是
| A.M为资金,N为劳动力 | B.M为能源 ,N为技术 |
| C.M为技术,N为资金 | D.M为信息,N为零部件 |
若M为钢铁厂,其转栘对甲乙两地的影响描述合理的是
| A.甲地就业机会增多 | B.促进甲地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 |
| C.加快乙地工业化进程 | D.带动乙地劳动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 |
图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此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完成下题。
1.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 A. | 降雪量 | B. | 温度 | C. | 光照 | D. | 地形 |
2.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
| A. | 农田 | B. | 林地 | C. | 城区 | D. | 乡村 |
3.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技术可以()
| A. | 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 | B. | 解译积雪遥感影像 |
| C. | 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 | D. | 确定带救援车辆位置 |
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完成下题。
1.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 A. | 缩短居民出行距离 | B. |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
| C. | 加强各区之间的联系 | D. | 节省基础设施投资 |
2.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 A. | ①处和③处 | B. | ①处和④处 | C. | ②处和③处 | D. | ②处和④处 |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完成下题。
1.图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状况。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 A. | 粤、豫、黔、沪 | B. | 豫、粤、黔、沪 | C. | 粤、豫、沪、黔 | D. | 豫、粤、沪、黔 |
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豫实际最相符的是()
| A. | 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 | B. | 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
| C. | 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 | D. | 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 |
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假设一架客机于北京时间6月22日12时从北京(116°E,40°N)起飞,7小时后途经a地(165°W,67°N)上空,14小时后抵达芝加哥(87.5°W,42°N)。
1.结合图文信息判断,与该客机飞行过程中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 | 客机的飞行路线比H路线长 |
| B. | 客机航向与太阳视运动方向相同 |
| C. | 飞经a点时,乘客能看到太阳位于正北方 |
| D. | 飞经a点时,客机受到向北的地转偏向力 |
2.客机抵达芝加哥时,属于6月22日的地区范围约占全球的()
| A. | 1/4 | B. | 1/3 | C. | 1/2 | D. | 3/4 |
结合图文资料,回答第下列问题。
上图所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
1.经考证发现,近30年来,甲地海岸线基本稳定,乙地海岸线向海推进,丙地海岸线向陆地后退。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三地海岸的()
| A. | 地貌形态 | B. | 泥沙沉积量 | C. | 河网密度 | D. | 抗蚀能力 |
2.为了减轻未来可能发生强烈地震造成的损失,断裂带附近的城市制定建筑防震标准应主要考虑()
| A. | 震级 | B. | 震中距 | C. | 烈度 | D. | 震源深度 |
上图所示L城是我国的"水晶之乡",有"花果山"、"水帘洞"、"玉女峰"等著名旅游景点,近年来还新建了水晶展销市场,成为全国的水晶集散地。
3.近年L城接待的游客数量明显增加。请据材料判断,这最主要是由于L城()
| A. | 优化了景区功能分区 | B. | 增加了景观文化内涵 |
| C. | 提高了旅游服务质量 | D. | 突出了旅游资源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