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某区域三次产业结构及变化示意图9(其中①表示1980年产业结构,②表示2006年产业结构),完成问题。

1980年该区域的产业结构特点是(  )

A.第三产业比重最小 B.第一产业比重最小
C.第三产业比重达到60% D.第二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产业

与1980年相比,2006年该区域的产业结构变化特点是(   )

A.农业发展速度高于工业和服务业
B.产业结构得到忧化
C.金融、商业、旅游等第三产业在各产业中发展最快
D.工业发展缓慢

按照区域的发展阶段划分,2006年该区域一般处于(   )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B.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C.工业化阶段
D.初期阶段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是某天气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天气系统的气压分布的是

锋面形成或加强的过程叫锋生,锋面消失或减弱的过程叫锋消,下图中a、b、c为等温线,T1、T2、T3为PQ处气流辐合或辐散过程中的三个时间段,则

A.图中水平气温梯度为T1> T2 >T3
B.水平温度梯度变大是锋生的标志
C.实线方向表示锋消的过程
D.虚线方向表示两种气团的辐合过程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冬季、夏季日照时数空间分布。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下列四地中冬季、夏季日照时数差异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导致该区域东部、西部夏季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高度 B.天气状况 C.昼夜长短 D.人类活动

读“喜马拉雅山南坡自然带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自然带A、B、C的名称分别是
A.常绿阔叶林带高山针叶林带高山草甸
B.高山针叶林带高山针阔混交林带高山草甸
C.热带雨林带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高山针叶林带高山灌木林带
该山坡最大降水量的海拔高度和最低雪线附近的海拔分别约为

A.1500米 5500米 B.2000米 5500米
C.3000米 4000米 D.2000米 7500米

暑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研究城市热岛效应现象。左图是兴趣小组绘制的某城市热岛强度(城区与郊区的温度差)日变化示意图,右图为城市热岛强度随某一因素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左图中有关城市热岛强度信息及其分析,正确的是

A.阴天比晴天热岛效应显著 B.各时间段晴天热岛效应都强于阴天
C.热岛强度与天气状况无关 D.最强时刻与人流、车流高峰期吻合

右图中的横坐标不可能代表

A.绿地面积 B.建筑物面积 C.工业化程度 D.汽车数量

下图为“某山地甲、乙、丙三地气温、降水量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丙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
B.该山地位于赤道附近
C.流经山地西岸的洋流为暖流
D.该山地东坡出现永久积雪的海拔约为5300米

根据气温和降水状况判断,在山麓甲地区最可能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草原带 D.热带雨林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