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观应曾作出了这样的论述,“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
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其论述
| A.指出了学习西方的重要性 |
| B.揭示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 |
| C.触及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
| D.反映了知识阶层改造传统思想的迫切愿望 |
从斯大林到戈尔巴乔夫,苏联经济始终存在的问题是:
| A.对外扩张包袱过重 | B.国民经济军事化问题严重,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
| C.个人崇拜严重 | D.高科技产业毫无进展 |
苏联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工业化不同之处在于:
| A.优先重点发展重工业 | B.轻重工业同步进行 |
| C.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协调发展 | D.由城市扩展到农村 |
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最大区别是:
| A.对工农联盟和农业发展的认识 | B.对社会主义工业的政策和态度 |
| C.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不同 | D.是否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
在俄国十月革命后的国内战争时期,一位市民拿着100卢布到粮店购买了100斤粮食,这是真的吗?其依据是什么?
| A.真的,新经济政策 | B.假的,新经济政策 |
| C.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一切自由贸易 | D.真的,余粮收集制 |
二战后,西欧国家和日本采取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共同之处是:
| A.自由竞争 | B.计划经济 | C.国有化政策 | D.政府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