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先后产生了多种选官制度,下列最能体现西汉时期主流选官制度的是
A.“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地人充任。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 |
B.“为了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 |
C.“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 |
D.“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 |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是对我国古代奴隶社会土地所有制—井田制的形象描述。以下表述正确的是①奴隶社会实行土地国有制②井田制实质上是一种私有制③井田制是私有制不发达的产物④随着井田制的结束,分封制也消失了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诸侯争霸、分封制遭到破坏 | B.按军功赐田授爵,废除奴隶特权 |
C.新的赋税制度动摇奴隶制基础 | D.铁农具导致私田大量开垦 |
西周的奴隶制比商朝更为发达,是因为西周
A疆域更加辽阔 B手工业作坊全用奴隶劳动
C曾建立共和政权 D供作“人牲”和“殉葬”的奴隶人数大增
《竹书纪年》载:“仲丁迁于隞,河亶甲乙迁于庇,南庚迁于奄,盘庚自奄迁于北蒙,号之曰殷。……自盘庚迁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这反映了①商朝前期政局不稳②盘庚迁殷后政局稳定下来,社会经济发展③商朝势力南至珠江流域④商是当时世界大国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 |
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了前期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物“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一切皆好。”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他们
A.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
B.一定程度上受到封建思想束缚 |
C.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 |
D.没有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