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与水资源总量的比率。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的合理利用率为40%,而当利用率超过40%时,即表明严重缺水,可能制约经济发展。读该表回答问题。
|
世界平均 |
中国平均 |
河西走廊 |
塔里木河流域 |
准噶尔盆地 |
海河流域 |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
30% |
20% |
92% |
79% |
80% |
95% |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我国 ( )
A.基本不存在水资源紧缺的现象 | B.海河流域水资源丰富 |
C.水资源的利用率极不平衡 | D.河西走廊缺水最严重 |
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于塔里木河流域,是因为华北地区( )
A.降水总量少 | B.降水年际变化大 |
C.水资源浪费严重 | D.水资源需求量大 |
据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测量发现,按近20年二氧化碳排放平均速度,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应增加29.95%。但实际只增加了0.03%,原因是
A.太阳活动频繁 | B.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
C.火山活动活跃 | D.森林破坏严重 |
2013年暑假,重庆某中学组织了地理夏令营活动,来到我国浙江省某山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经过一天的考察,按预定计划,需搭帐篷宿营。现有A、B、C、D
四个宿营地点 (见上图)可供选择,依据所学知识,你认为选择
地宿营最合适。
(2)图中两山顶之间的距离约为米,B、E两地中降水较多的是。
(3)为保护环境,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图中F、G两处相比,优先退耕还林的是处,原因是什么?
(4)试画出D、E两点之间的地形剖面图。
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于2013年11月7日在上海启程,奔赴南极执行为期155天的科考任务。此次科考的重中之重,是在南极内陆地区建立我国第四座科考站—泰山站。此外,考察队员将在罗斯海地区,为我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选址。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图中M地常年盛行的风向是
A.东南风 | B.东北风 | C.西南风 | D.西北风 |
若某科考队员于某日北京时间13时30分在M地观测到太阳位于地平线上,当他再次观测到太阳位于地平线上的时间间隔是
A.19小时 | B.21小时 | C.22小时 | D.24小时 |
下图所示为一假想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中P处因受地形影响气温出现异常。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P处的气温可能为
A.21℃或18℃ | B.23℃或14℃ |
C.17℃或18℃ | D.19℃或15℃ |
图中P地地形可能是
A.洼地或山谷 | B.山丘或鞍部 |
C.洼地或山丘 | D.山谷或山脊 |
气象部门用五天平均气温的高低作为划分四季的指标;低于10℃的时间段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10℃~22℃之间为春秋两季。读某年立冬我国大陆部分各地季节状况图,回答下列各题。形成图中我国各地在同一天出现三种季节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B.地形地貌差异 |
C.各地纬度差异 | D.各地经度差异 |
为了使季节划分与气候变化相符合,现在北温带的许多国家在气候统计上一般认为冬季包含
A.10、11、12月 | B.11、12、1月 |
C.12、1、2月 | D.1、2、3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