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不同基因型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这两对基因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从理论上说,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乙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1:1:1:1 |
B.甲、丙植株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1:1:1 |
C.丁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1:2:1 |
D.正常情况下,甲植株中基因A与a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分离 |
H1N1流感病毒为RNA病毒,专家称它有极强的变异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毒可用富含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培养 |
B.该病毒之所以有极强的变异性与RNA是单链结构有关 |
C.该病毒能产生的可遗传变异有突变和基因重组 |
D.该病毒的核酸含有的碱基种类和核苷酸种类都是4种 |
三位科学家因“对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
的研究”而获得200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右
图为核糖体作用的机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
的是
A.①和②的组成单位相同 |
B.①上携带的氨基酸可通过查密码子表上的UGC得知 |
C.图示的过程正在合成氨基酸 |
D.②上某个密码子的一个碱基改变,所对应的氨基酸可能不变 |
某种群产生了一个突变基因S,其基因频率在种群中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对于这个突变基因,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S的等位基因在自然选择中被逐渐淘汰 |
B.S纯合子的存活率高于s纯合子 |
C.80世代后产生了一个新物种 |
D.对当地环境而言,S基因的产生属于有利突变 |
下列有关科学实验与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恩格尔曼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
B.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 |
C.“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确定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
D.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个过程采用了假说-演绎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