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表示人体免疫反应的某些过程,对a、b、c、d四种细胞的判断,正确的是()
A.a细胞具有识别特定抗原的能![]() |
B.b细胞接受抗原剌激后能增殖分化 |
C.c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
D.d细胞通过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
用一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浸润),设计了右下图所示的实验,②点位于两电极之问的正中心,在①、②、③三点分别给予适宜的刺激,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刺激①处,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
B.刺激②处,电流计不发生偏转 |
C.刺激③处,肌肉可以收缩 |
D.刺激③处,可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 |
右图示有关腺体和激素对蛙发育过程的影响。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三种激素。发育过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前20天蝌蚪的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都尚未成熟,后20天逐渐成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前20天中①②③的含量都比较低,并在此期间都逐渐增加 |
B.用含碘丰富的饲料持续喂养蝌蚪,可使蝌蚪早于38天发育成小型成蛙 |
C.若蝌蚪切除了垂体后不能发育成蛙,说明促甲状腺激素的功能是促进发育 |
D.切除成蛙的垂体,甲状腺可能出现萎缩,①②③的含量都会减少 |
右图是两种细胞增殖方式染色体行为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种方式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使子细胞都含有Pl、P2、Ml、M2 |
B.乙种方武Pl和Ml、P2和M2分离,子细胞具有不同组合的染色体 |
C.利用甲种方式繁殖后代,有利于生物遗传性状的稳定和物种的进化 |
D.繁殖过程中存在乙种![]() |
培养某哺乳动物胚胎干细胞,测量其细胞周期为G1期(DNA合成准备期)10h、S期(DNA合成期)8h、G2期(纺锤丝形成准备期)4h,分裂期2h。一个细胞DNA相对含量和细胞数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若在培养液中加入DNA聚合酶抑制剂培养30h,再更换到不含DNA聚合酶抑制剂的培养液中培养4h。结果一个细胞的DNA相对量和细胞数的关系最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