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殖情况。已知种群C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种群A、B、C之间的关系,可用简单的食物链C→B→A表示
B.种群B在第5→7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是由于A的增加和C的减少所致
C.B和A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一定自然区域内,A、B、C三个种群中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人体发育的起点是
| A.婴儿 | B.受精卵 | C.胎儿 | D.卵细胞 |
以下为遗传系谱图,2号个体无甲病致病基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病不可能是X隐性遗传病 | B.乙病是X显性遗传病 |
| C.患乙病的男性一般多于女性 | D.1号和2号所生的孩子可能患甲病 |
右图是果蝇细胞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染色体1、3、5、7组成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
b.染色体3、6之间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c.控制果蝇红眼或白眼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
d.果蝇单倍体基因组可由1、2、3、6、7的D
NA分子组成
| A.a与b | B.a与d |
| C.c与d | D.a与c |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标记的某动物的睾丸细胞,等位基因A、a被分别标记为红、黄色,等位基因B、b被分别标记为蓝、绿色。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A、①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
B、③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1个
C、②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
D、图中精细胞产生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异常
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碘能力。临床上常用小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131I治疗某些甲状腺疾病,但大剂量的131I对人体会产生有害影响。积聚在细胞内的131I可能直接
| A.插入DNA分子引起插入点后的碱基变化引起基因突变 |
| B.替换DNA分子中的某一碱基引起基因突变 |
| C.造成染色体断裂、缺失或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变异 |
| D.诱发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基因突变并遗传给下一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