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甲
子贡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乙
儒家以民为本的思想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注重民意,君轻民贵,师生平等和谐等观点,充分说明孔子是主张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社会的。从甲文看,孔子对一个人的评价依据是什么?
乙段文字,对儒家有关思想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结合《论语》的有关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9分)
①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②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③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些不同的回答中,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3分)
同样是问政,孔子为什么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23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断句题4分;翻译题10分)
李应升①诫子书
吾直言贾祸,自分一死,以报朝廷,不复与汝相见,故书数言以告汝。汝长成之日,佩为韦弦②,即吾不死之年也。
汝生长官舍,祖父母拱璧视汝,内外亲戚,以贵公子待汝。衣鲜食甘,嗔喜任意,娇养既惯,不肯服布旧之衣,不肯食粗粝之食。若长而弗改,必至穷饿。此宜俭以惜福,一也。
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未见吾童生秀才时低眉下人及祖父母艰难支持之日也又未见吾囚服被逮及狱中幽囚痛楚之状也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人不可上,势不可凌。此宜谦以全身,二也。
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此宜孝以事亲,三也。
吾居官爱名节,未尝贪取肥家。今家中所存基业,皆祖父母勤苦积累,且此番销费大半。吾向有誓愿,兄弟三分,必不多取一亩一粒。汝视伯如父,视寡婶如母,即有祖父母之命,毫不可多取,以负我志。此宜公以承家,四也。
汝既鲜兄弟,止一庶妹,当待以同胞。倘嫁中等贫家,须与妆田百亩;至庶妹之母,奉事吾有年,当足其衣食,拨与赡田,收租以给之。内外出入,谨其防闲③。此恩义所关,五也。
汝资性不钝,吾失于教训,读书已迟。汝念吾辛苦,励志勤学,倘有上进之日,即先归养。若上进无望,须做一读书秀才,将吾所存诸稿简籍,好好诠次。此文章一脉,六也。
吾苦生不得尽养。他日伺祖父母千百岁后,葬我于墓侧,不得远离。
【注】①李应升(1593年-1626年),字仲达,号次见。明朝南直隶江阴人。万历丙辰进士,官至御史,为东林党人,敢言直谏,多次上疏弹劾权奸魏忠贤,入狱而死。②韦弦:韦,熟牛皮;弦,弓弦。成语有“韦弦之佩”,意为用来警戒自己的有益的规劝。语出《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③防闲:防,防水的堤坝;闲,防兽的圈栏。泛指防备和禁阻。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直言贾祸招致 |
B.祖父母拱璧视汝看待 |
C.衣鲜食甘鲜艳 |
D.神明殛之矣诛杀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不复与汝相见失其所与,不知 |
B.此宜俭以惜福厚敛以雕墙 |
C.当足其衣食则或咎其欲出者 |
D.葬我于墓侧以其无礼于晋 |
下列对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身陷囹圄,不向阉党屈服,决心以死报效朝廷,因此写下这封信,作为临终遗言,教育尚未成年的儿子。 |
B.作者指出儿子身上存在的过于任性、不敬长辈、不能吃苦等毛病,要求儿子认清危害,改正缺点,学会做人。 |
C.作者要求子女们和睦友爱,妹妹出嫁时要以一百亩田地作为陪嫁,兄弟三人要平分财产,谁也不要想多占一点。 |
D.作者把自己的两点遗愿托付给儿子:一是希望儿子整理自己留下的文稿,二是希望将来把自己葬在父母墓旁。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未见吾童生秀才时低眉下人及祖父母艰难支持之日也又未见吾囚服被逮及狱中幽囚痛楚之状也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①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
译文:
②汝既鲜兄弟,止一庶妹,当待以同胞。
译文:
③将吾所存诸稿简籍,好好诠次。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藩,字叔翰,赵郡人。年四十余未仕,读书扬州,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杜亚居守东都,署为从事。洛中盗发,有诬牙将令狐运者,亚信之,拷掠竟罪。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后获真盗,藩益知名。
王绍持权,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就。王仲舒、韦成季辈为郎官,朋党辉赫,日会聚歌酒,慕藩名,强致同会,藩不得已一至。仲舒辈好为讹语俳戏,后召藩,坚不去,曰:“吾与仲舒辈终日,不晓所与言何也。”后果败。
裴垍言于帝,以为有宰相器,遂拜藩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藩性忠荩,事无不言,上重之,以为无隐。四年冬,顾谓宰臣曰:“前代帝王理天下,或家给人足,或国贫下困,其故何也?”藩对曰:“古人云:‘俭以足用。’盖足用系于俭约。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自然帑①藏充羡,稼穑丰登。若人君竭民力,贵异物,上行下效,风俗日奢,去本务末,衣食益乏,则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自然国贫家困,盗贼乘隙而作矣!
伏愿宫室舆马,衣服器玩,必务损之又损,示人变风,则天下幸甚。”帝曰:“俭约之事,是我诚心;贫富之由,如卿所说。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似有逾滥,极言箴规,此固深期于卿等也。”藩等拜贺而退。
时河东节度使王锷用钱数千万赂遗权幸,求兼宰相。藩与权德舆在中书,有密旨曰:“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藩遂以笔涂“兼相”字,奏上云:“不可。”德舆失色曰:“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曰:“势迫矣!出今日,便不可止。日又暮,何暇别作奏!”事果寝。元和六年卒,年五十八,赠户部尚书。藩为相材能不及裴垍,孤峻颇后韦贯之,然人物清规,亦其流也。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
[注]①帑:收藏钱财的府库。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妻子怨尤之,晏如也尤:责怪 |
B.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勖:勉励 |
C.此固深期于卿等也期:约定 |
D.“日又暮,何暇别作奏!”事果寝 寝:搁置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李藩忠直敢谏和清正自持的一组是( )
A.①必务损之又损,示人变风②仲舒辈好为讹语俳戏,后召藩,坚不去 |
B.①藩性忠荩,事无不言②日又暮,何暇别作奏! |
C.①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②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 |
D.①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就②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官王仲舒、韦成季等人结成私党,地位显赫,每日聚会饮酒,并喜欢传播谣言,表演杂戏作乐。尽管他们仰慕李藩的名望,李藩却不愿与他们交往。 |
B.李藩认为,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珍宝,就会上行下效,奢侈成风,舍本逐末,造成国贫家困,盗贼纷起。所以力谏皇上减省用度,以示崇尚节俭。 |
C.河东节度使王锷重金贿赂权贵宠臣,请求兼任宰相。尽管皇上已下旨让中书省拟诏批准,但李藩认为不可,并在形势紧迫的情况下力阻此事。 |
D.裴垍认为李藩有宰相的器度,向皇上推荐重用李藩。李藩任宰相虽然才能不如裴垍,但人品和裴垍一样清正自持,不像韦贯之那样待人傲慢苛刻。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与仲舒辈终日,不晓所与言何也。
译文。
(2)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
译文。
(3)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虞世南,越州余姚人。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十余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栉。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陈灭,与世基入隋。世基辞章清劲过世南,而赡博不及也,俱名重当时,故议者方晋二陆[注]。炀帝为晋王,与秦王俊交辟之。大业中,累至秘书郎。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世基佞敏得君,日贵盛,妻妾被服拟王者,而世南躬贫约,一不改。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秦王灭建德,引为府参军,转记室,迁太子中舍人。王践祚,拜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时世南已衰老,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世南貌儒谨,外若不胜衣,而中抗烈,论议持正。太宗尝曰:“朕与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乃如此!”
贞观八年,进封县公。会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山东及江淮大水,帝忧之,以问世南,对曰:“汉文帝元年,齐、楚地二十九山同日崩,水大出,诏郡国无来贡,施惠天下,远近洽穆,亦不为灾。今蛇见山泽,适其所居。又山东淫雨,江淮大水,恐有冤狱枉系,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
帝尝作宫体诗,使赓和。世南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尝命写《列女传》于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疏之,无一字谬。帝每称其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世南始学书于浮屠智永,究其法,为世秘爱。
卒,年八十一,诏陪葬昭陵,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
(《新唐书 · 虞世南传》卷一百一十五 列传第二十七)
[注]二陆:西晋文学家陆机与弟陆云的并称。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高荔行高:推崇 |
B.而赡博不及也赡:丰富 |
C.故议者方晋二陆方:正直 |
D.与秦王俊交辟之 辟:征召 |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虞世南忠直诚恳的一组是
①世南躬贫约,一不改 ②世南抱持号诉请代
③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 ④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
⑤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⑥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
A.①③⑥ | B.②④⑤ | C.①②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世南生性沉静,清心寡欲,和哥哥虞世基一起在吴郡顾野王门下学习十多年,他终日专心学问,从不懈怠,有时甚至几十天也不梳洗。 |
B.虞世南和哥哥世基一起在隋朝任职。虞世南在文章清劲上不如世基,但他学问渊博,也不像哥哥好样善于用花言巧语来博得皇帝的喜爱。 |
C.面对陇右一带山崩,江淮一带闹水灾的情况,虞世南劝太宗借鉴汉文帝时陇右地震,采取郡国不来贡献,给民众以恩惠的办法来稳定局面。 |
D.在皇上作宫体诗叫虞世南依韵唱和这件事上,虞世南认为皇上作的诗诗体不雅正,担心自己唱和的诗一旦流传于世,会引起不好的影响。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
(2)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维右丞,年未弱冠,文章得名。性娴音律,妙能琵琶,游历诸贵之间,尤为岐王之所眷重。时进士张九皋,声称籍甚。客有出入于公主之门者,为其致公主邑司①牒京兆试官,令以九皋为解头②。维方将应举,具其事言于岐王,求庇借。岐王曰:“贵主之强,不可力争,吾为子画焉。子之旧诗清越者,可录十篇。琵琶之新声怨切者,可度一曲。后五日当诣此。”
维即依命,如期而至。岐王谓曰:“子以文士,请谒贵主,何门可见哉?子能如吾之教乎?”维曰:“谨奉命。”岐王则出锦绣衣服,鲜华奇异,遣维衣之,仍令赍琵琶,同至公主之第。岐王入曰:“承贵主出内,故携酒乐奉宴。”即令张筵。诸伶旅进。维妙年洁白,风姿都美,立于前行。公主顾之,谓岐王曰:“斯何人哉?”答曰:“知音者也。”即令独奏新曲,声调哀切,满座动容。公主自询曰:“此曲何名?”维起曰:“号《郁轮袍》。”公主大奇之。岐王曰:“此生非止音律,至于词学,无出其右。”公主尤异之,则曰:“子有所为文乎?”维即出献怀中诗卷。公主览读惊骇,曰:“皆我素所诵习者。常谓古人佳作,乃子之为乎?”因令更衣,升之客右。维风流蕴藉,语言谐戏,大为诸贵之所钦瞩。岐王因曰:“若使京兆今年得此生为解头,诚为国华矣。”公主乃曰:“何不遣其应举?”岐王曰:“此生不得首荐,义不就试。然已承贵主论托张九皋矣。”公主笑曰:“何预儿事,本为他人所托。”顾谓维曰:“子诚取解,当为子力。”维起谦谢。公主则召试官至第,遣宫婢传教。维遂作解头,而一举登第矣。
天宝末,禄山初陷西京。维及郑虔、张通等皆处贼庭。洎克复,俱囚于宣阳里杨国忠旧宅。崔圆因召于私第,令画数壁。当时以圆勋贵无二,望其救解,故运思精巧,颇绝其艺。
后由此事皆从宽典至于贬黜亦获善地维累为给事中禄山授以伪官及贼平兄缙为北都副留守请以己官爵赎之由是免死。
累为尚书右丞。於蓝田置别业,留心释典焉。 (选自《集异记·王维》,有删改。)
注①邑司:唐代为公主管理财货和封地租税收入的官员。②解头:唐代州郡保举士子到京城应考叫“解”,被保举的第一名叫“解头”。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A.性娴音律娴:熟习 |
B.仍令赍琵琶赍:携带 |
C.洎克复洎:等到 |
D.留心释典焉释:解释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为子画焉留心释典焉 |
B.令以九皋为解头子以文士,请谒贵主 |
C.岐王则出锦绣衣服公主则召试官至第 |
D.本为他人所托子诚取解,当为子力 |
以下各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尤为岐王之所眷重 | B.岐王谓曰 |
C.即令独奏新曲 | D.令画数壁 |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与王维同年参加考试的张九皋名气很大,有个经常出入公主府上的客人,请公主给京兆府的考官写了一封信,让京兆府推荐张九皋做第一名。 |
B.王维按照岐王的吩咐,准备了自己写的诗歌和琵琶曲《郁轮袍》,并和众乐工一起来到公主府上,他的风姿和弹奏琵琶引起了公主的注意。 |
C.岐王在酒席间向公主推荐王维做京兆府的第一名,公主表示愿意帮忙,她派人向考官传达自己的命令,最终王维以第一名被推荐并考中进士。 |
D.“安史之乱”中,王维曾经做了安禄山手下的官员。叛乱平定后,他被崔圆召到府中作画,他发挥了所有的绘画才能,后来得到了宽大处理。 |
断句和翻译。
(1)用“/”线为文中加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后 由 此 事 皆 从 宽 典 至 于 贬 黜 亦 获 善 地 维 累 为 给 事 中 禄 山 授以 伪 官 及 贼 平 兄 缙 为 北 都 副 留守 请 以 己 官 爵 赎 之 由 是 免 死。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维方将应举,具其事言于岐王,求庇借。(3分)
②维风流蕴藉,语言谐戏,大为诸贵之所钦瞩。(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