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表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图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回答问题。

项目
年份
2000年
2010年
全省总人口(人)
74382890
78659903
人口比
例(%)
苏南
33.71
41.38
苏中
23.12
20.80
苏北
43.17
37.82


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
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
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
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

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    ②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
③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  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为我国南方地区“某河流水利工程建设前、后遥感影像图”。该工程建设大量应用地理信息技术,为精确定位、勘察设计、施工及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来源,为水利系统信息化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段河流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后

A.大坝下游水位升高,沿岸土地盐碱化加重
B.大坝上游降水量有所增加,水雾天气增多
C.河流支流数量增加,流域面积增大
D.流量季节变化增大,两岸植被减少

该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区域发展的积极影响是

A.大坝拦截泥沙,减少库区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B.水库调节径流,使下游水质得到改善
C.实现水能开发,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D.提供灌溉用水,避免干旱现象的发生

该水利工程的建设大量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包括

A.GPS和GIS B.GPS和RS C.RS和GIS D.GPS、GIS和RS

读“我国1982~2007年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对比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982~2007年,我国

A.城市人口正逐渐减少 B.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变化趋势相反
C.城市化水平增速缓慢 D.总体看,城市面积增幅大于城市人口增幅

图示信息显示,1982~2007年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A.城市人口过快增长 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
C.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D.环境污染逐步加剧

读某大陆沿西海岸线降水量空间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大陆是

A.亚欧大陆 B.澳大利亚大陆
C.非洲大陆 D.南美大陆

图中纬度10°~20°地区降水少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蒸发旺盛 B.终年盛行东北信风,水汽含量少
C.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D.沿岸有势力很强的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明显

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纬度10°~30°地区流水侵蚀地貌广布
B.纬度30°~40°地区冬季水循环更强烈
C.纬度40°~60°地区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D.降水量空间变化受主要受地形和洋流的影响

读某区域等高线图,已知图中最高点位于乙村的正南方。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
B.图中规划公路的高差可能为180米
C.公路穿过了山脊地带
D.最高点能够看到山下的乙村

沿图中M--N剖面线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正确的是

下图为“某地2月25日遥感影像分析处理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拍摄时间为当地

A.4时30分 B.9时30分
C.14时30分 D.16时30分

图示区域自然地域分异的主要表现和主要影响因素搭配正确的是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地形
D.非地带性规律——洋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