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1年8月22日,人民网载文指出,文化对民族和国家的影响更深刻、更久远。要更好地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上述材料说明    (    )
①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②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必须奏响文化主旋律
④必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老子说: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这段话说明

A.万事万物都处在运动之中 B.一事物和他事物之间并不存在界限
C.必须在运动中把握事物 D.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互为存在条件

南北朝诗人王籍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名句。宋代王安石则认为“一鸟不鸣山更幽。”黄庭坚说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成铁”。从哲学上看,是因为王安石

A.只见统一,不见对立 B.只见相互依存,不见相互转化
C.只见对立,不见统一 D.只见相互转化,不见相互依存

与“一趾之疾,丧及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体现的哲理不一致的是

A.不积跬步,无以至干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B.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C.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D.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当今,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我们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哲理是

A.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存在与发展起决定作用
D.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其中包含的哲理是
①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②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 ③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