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的选择
⑴随着电脑的普及,人们对它的依赖越来越显著,很多文字资料、照片、视频文件都存放在电脑里,而作为存储介质的硬盘,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传统机械硬盘由于读写速度慢、功耗大等缺点而被人们所诟病,固态硬盘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硬盘的发展方向。
⑵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简称SSD)由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组成。控制单元负责读取、写入数据,存储单元负责存储数据。固态硬盘按存储介质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采用闪存(Flash芯片)作为存储介质,另外一种是采用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作为存储介质。前者的优点是可以移动,而且数据保护不受电源控制,能适应于各种环境,但是存储单元有写入次数限制,因此使用寿命有限,适合于个人用户使用。后者应用范围很窄,是一种高性能的存储器,使用寿命很长,但是需要独立电源来保护数据安全。
⑶固态硬盘相对机械硬盘的最显著优势就是读写速度快。固态硬盘可以在低于一毫秒的时间内对任意位置的存储单元完成I/O(输入/输出,也可以理解为读写)操作,在衡量磁盘性能的主要指标IOPS (即每秒的输入输出量或读写次数)上,固态硬盘可以达到机械硬盘的几十甚至上千倍。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电脑时通常会同时运行多个程序,如聊天软件、网页浏览、文件下载等,无论是在不同程序之间切换,或者是新开启某个程序,或者只是打开一个文件夹,固态硬盘都会体现出速度快的优势。
⑷此外,固态硬盘还有低功耗、无噪音、低热量、体积小、工作温度范围大等优点。而且由于内部不存在任何机械活动部件,因此固态硬盘不会发生机械故障,也不怕碰撞、冲击、震动,具备相当高的数据安全性。基于以上优点,固态硬盘在航空航天、军事、视频监控、金融、医疗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但它也有缺点:第一,固态硬盘成本高,价格通常是机械硬盘的5-10倍;第二,存贮容量较小,目前,固态硬盘的最大容量也远远低于机械硬盘。
⑸在这种情况下,又有生产商开发出混合硬盘。混合硬盘是处于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中间的一种解决方案,是把磁性硬盘和闪存集成到一起的一种硬盘,即在机械硬盘的基础上,加上了大容量的缓存(闪存芯片),以提高硬盘性能。与机械硬盘相比,混合硬盘大幅度提高了性能,成本上升又不太大,而与固态硬盘相比,它又具有机械硬盘的大容量。
⑹混合硬盘的原理和Windows7中的ReadyBoost功能相似,两者都是通过增加高速闪存来进行资料预读取,以减少从硬盘读取资料的次数,从而提高性能。不同的是米混合硬盘是将闪存模块直接整合到硬盘上,在对数据进行第一次读写时,性能和机械硬盘完全一样,但第二次读写时,因为数据完全在缓存里进行存取,速度就和固态硬盘一样了。而且,当缓存中存储的数据量已经比较大,不再需要磁盘进行频繁读写时,混合磁盘会将磁盘转入休眠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混合硬盘的功耗和固态硬盘几乎一致。
⑺如果你希望磁盘容量大、价格低廉,那么,机械硬盘仍然是你的不二之选;如果你对使用体验要求较高,又不在乎价格,那么你可以尝试固态硬盘;如果你的容量和使用体验都有要求,那么混合硬盘可以满足你。
(选自《百科知识》2012年第5期)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所指代的内容:
(1)前者的优点是可以移动,而且数据保护不受电源控制,能适应于各种环境。
(2)在这种情况下,混合硬盘的功耗和固态硬盘几乎一致。指出文中第三段划线句所运用的说明手法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结合文意,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混合硬盘的工作原理。
相比较与机械硬盘,固态硬盘有那些优点?
阅读李志林的《向生命鞠躬》,完成后面的题。
(1)早就想带儿子爬一次山。这和锻炼身体无关,而是想让他尽早知道世界并不仅仅是由电视、高楼以及汽车这些人造的东西构成的。只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已是儿子两岁半时的初冬季节。
(2)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瑟。刈剩的麦茬已经黄中带黑,本就稀拉的树木因枯叶的飘落更显孤单,黄土地少了绿色的润泽了无生气。
(3)因此,当儿子发现了一只蚂蚱并指给我看时,我也感到十分惊讶。我想,这绝对是山上唯一至今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
(4)我蹑手蹑脚地靠近,它发现有人,蹦了一下,但显然已经很衰老,才蹦出去不到一米。我张开双手,迅疾扑过去将它罩住,然后将手指裂开一条缝,捏着它的翅膀将它活捉了。我觉得就这样交给儿子,会被它挣脱,于是拔了一根干草,将细而光的草秆从它身体的末端捅进,再从它的嘴里捅出——小时候我们抓蚂蚱,为防止其逃跑都是这样做的,有时一根草秆上要穿六七只蚂蚱。蚂蚱的嘴里滴出淡绿的液体,它用前腿揽刮着,那是它的血。
(5)我将蚂蚱交给儿子;告诉他:“这叫蚂蚱,专吃庄稼,是害虫。”
(6)儿子似懂非懂地点头,握住草秆,将蚂蚱盯了半天,然后又继续低头用树枝专心致志地刨土。儿子还没有益虫、害虫的概念,在他眼里一切都很新鲜。或许他在指望从土里刨出点什么东西来。
(7)我点着一支烟,眺望远景。
(8)“跑了!跑了!”儿子忽然急切地叫起来。
(9)我扭头看见儿子只握着一根光秃秃的草秆,上面的蚂蚱已不翼而飞。我连忙跟儿子四处找。其实蚂蚱并未逃出多远,它只是在地上艰难地爬,间或无力地跳一下,因此我很轻易就发现了它,再一次将它生擒。我将蚂蚱重新穿回草秆,所不同的是,当儿子又开始兴致勃勃地刨土时,我没有离开,想看看这小玩意儿究竟用何种方法逃跑的。
(10)儿子手里握着的草秆不经意间碰到了旁边的一丛枯草,蚂蚱迅速将一根草茎抱住。随着儿子手抬高,那穿着蚂蚱的草秆渐成弓形,可是蚂蚱死死地抱住草茎。难以想象这如此孱弱受着重创的蚂蚱竟还有这么大的力量!儿子的手稍一松,它就开始艰难地顺着草茎往上爬。它每爬行一毫米,都要停下来歇一歇,或许是缓解一下身体里的巨大疼痛。穿出它嘴的草秆在一点儿一点儿缩短,退出它身体的草秆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
(11)我张大嘴巴,看得出了神。我的心被悲壮的蚂蚱强烈震撼。它所忍受的疼痛我们人类不可能忍受。它的壮举在人世间也不可能发生。我相信,自己正在目睹一个奇迹,一个并非所有人都有幸目睹的生命的奇迹。当蚂蚱终于将草秆从身体里完全退出后,反而腿一蹬,从所抱的草茎上滚落到地上。它一定是筋疲力尽了,生命所赋予它的最后一点儿力量,就是让它挣脱束缚,获得自由。
(12)儿子手握着草秆再没有动。原来他和我一样,在呆呆地盯着蚂蚱的一举一动,并为之震惊。(13)我慢慢站起来,随即向前微微弯腰。
(14)儿子以为我又要抓蚂蚱,连忙喊:“别,别,别动它!它太厉害了!”我明白了儿子的意思。
(15)但是,儿子大概永远也不会明白我弯腰的意思。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第2段是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第8段儿子曾急切地“叫起来”,第14段儿子连忙“喊”。这一“叫”一“喊”分别表现了儿子这样的思想感情?
第11段作者为什么将蚂蚱的逃生称之为“生命的奇迹”?
阅读全文后,你怎样理解小说结尾 “鞠躬”一词的含义?你的视野中有没有值得你鞠躬的人或物,请举出一例,并简要陈述。
阅读李复兴的《饮水与健康》,完成后面的题。
①一个健康的人,有足够的水喝,即使一段时间内不进食,也能维持生命。如果没有水,三天就会导致死亡。如果在酷暑的沙漠中,甚至坚持不到两个小时,死神就会降临。所以《本草纲目》把水放在第一章。中国的先人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的说法。为什么水对人如此重要?
②人体内2/3 以上是水。水是传送养分至人体各个组织、排泄人体废物、体液(如血液)循环的载体,是消化食物、润滑关节和各内脏器官以及调节体温所必需的物质。水是含有溶解性矿物质的血液系统的一部分,它同溶解的钙、镁一样,对维持人体组织的健康必不可少。
③喝足够的水有利于防病治病,比如可以预防感冒,并使感冒患者早愈。其原因在于,感冒大多数由病毒引起,身体的皮肤和黏膜是防御病毒和病菌入侵的免疫机制的第一道防线,足够地饮水,可避免皮肤和黏膜干燥,有利于阻止细菌和病毒进入人体。足够的水可促使人体排出废物, 使患者早愈。
④喝足够的水有利于营造好的心情。人如果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状态,身体就无法抵御细菌或病毒的入侵。所以我们在心情烦躁时,应多饮水。水本身对人体有安神镇静作用,有利于人体健康。老年人睡前喝少量的水,可很快安神入睡。
⑤喝足够的水,可以延缓衰老,有利于长寿。人体衰老的过程,就是人体脱水的过程。例如老年人皱纹增多,就是皮肤干燥、脱水引起的。随着年玲的增长,水占人体体重的比例会逐渐下降。已知水占人体的比重 ,大体如下:胎儿90%、初生婴儿80%、少年75%、成年男子70%、老年男子小于65%。 所以, 老年人尤其要养成喝水的习惯。
⑥那么人一天需要喝多少水呢? 正常人体内的水总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摄入和排出量相差无几,变化幅度为1%-2%。美国科学家测定,一个体重65千克的中年人,通过尿液、皮肤蒸发等多种途径,每日排出水的总量为2569毫升。为保持人体内水的平衡 ,每日必须补充2560毫升左右的水。但我们所需的水,不完全来自饮水,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食品中也含有水,所以每日需要从饮水中获取的水,约需1200毫升。常用饮水杯容量为200毫升,即每天约需饮6-8杯,才能说饮了足够的水。当然,这是指正常状态,在高温天气和运动、劳动强度大的情况下,还要补充约 1/3的饮水量。
⑦还要注意,喝可乐等饮料不能代替喝水。饮料多为酸性,经常喝酸性的饮料,会使机体酸性物质增多,容易产生疲劳,导致免疫功能降低。这段文字是从哪四个方面来说明“饮水与健康”之间的关系的?
文章第⑤段划线句子有什么表达作用?
第⑥段加点的“美国科学家测定”这几个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题
最后一个便士
①一个穷苦的老人,站在露天寒冷的空气里,往一家商店的玻璃里看着。他的靴子又脏又破,薄薄的大衣,抵挡不住向他迎面吹来的风雪。然而一丝慈祥的微笑,却挂在他已经冻僵的脸上。
②商店里有很多人。这是全镇最好的地方,每个人都知道,这家店里的甜点心和糕饼是很出色的。而今天又不同与往常,因为在商店的窗口,又挂出了一块巨大的广告牌,上面写道:
③试一下我们新做的苹果蛋糕吧,谁都能尝,免费供应。
④很多人都来尝新蛋糕了。老板十分讲信用,任何人一进他的店堂,离开时一定会带走一盒甚至两盒甜点心的。因为他想:“今天他们不一定会个个都买蛋糕的。对于几个穷人,免费让他们吃一点,我的心里同样感到快活。”
⑤这时候,他透过另一扇窗户的玻璃,看见了老人的脸,他急忙奔过去,微笑着拉开门,就像迎候一个衣冠楚楚的阔老:“快进来,我的朋友,外面冷。你不想喝一杯茶吃一些蛋糕吗?我新做的一种苹果蛋糕,看来很受欢迎。”
⑥“非常感谢你,先生,”老人回答,“是的,我很愿意尝尝新蛋糕。当然,你们另外的蛋糕也不错。”
⑦老人坐在一个角落里,吃着放在前面的每一块蛋糕。店堂里另外的人正忙碌着,没有人注意到老人正抹着泪水。但老板看到了,于是他又拿了几块蛋糕,送到老人的餐桌上。因为他知道,像这样一个穷老人,是不可能为自己买一整块蛋糕的。
⑧最后,老人站起来走了,店老板提着一个大盒子走到门边,“请吧,”他对老人说着,把盒子递给他,“请拿上这盒蛋糕,作为我送你的一份薄礼吧!”
⑨老人的脸色变红了。“不……不,先生,谢谢你!”他低声说,“我决定为家里买一盒蛋糕回去!”
⑩他持重地走回到放蛋糕的大桌子边。因为他不能让好心肠的店老板为他感到遗憾,他的自尊心不允许他这样做,他指着最大的一块蛋糕说:“我要那一块。”
⑪他把手伸进口袋,拿出所有的钱数了数,付清了蛋糕的钱。他离开商店时心里明白,他刚好花光了最后一个便士。
⑫慢慢地,老人向自己的家走去。“我不能吃它,”他悲哀地说,“我不能享受它,但我也不能把它浪费了。”
⑬突然,他再一次笑了。他走到一家和他一样穷的邻居房前,把蛋糕放在门前的台阶上,然后悄悄离开了。街道上,冷风依然使劲的吹着,但在老人的心里,却感到一阵温暖。
⑭他一步步向家里走去。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中主要的两件事。(2分)
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说说对第①段中加点的词语“微笑”的理解。
(2)简要说说第⑨段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中老板的形象。(4分)
⑪-⑭是故事的结局,意蕴深刻,耐人寻味。请分别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这四个段落的作用。(6分)
阅读《你永远拥有两个世界》一文,完成后面的题。(14 分)
你永远拥有两个世界
游宇明
①任何一个人都拥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手中的世界,一个是心中的世界。手中的世界是你已经掌握的世界,比如你现在从事的职业、你目前所处的地位、你当下的亲人朋友……心中的世界是你未曾掌握却时刻梦想获得的世界,比如你希望从事的事业、你渴望获取的财富、你渴盼争得的荣誉、你企望得到的人际关系……这两个世界构成了一个人的现在和未来,容纳了你所有的心血和汗水。
②人无疑应该善待手中的世界,手中的世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存在,它可以让你呼吸、给你温情。但人永远不能放弃心中的世界。人有一点与动物不同,那就是,人是为梦想活着的。没有梦想,人就没有朝气,就不会想方设法开发生命的种种潜能,就可能终生碌碌无为。心中的世界就像一座我们从来没有走近去的山,里面藏满了无数价值连城的珍宝;就像一条我们从来不曾趟过的河,里面充满着迷人的波涛。手中的世界只是我们走向心中的世界的一个基地,却不是我们停步的理由。
③我们想走向心中的世界,需要带几个伴侣上路。
④第一个伴侣是自信。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够创造某个辉煌、抵达某种高度的心理素质。人先要相信自己,才能超越自己。一个过于自卑的人很难实现生命的辉煌。
⑤世界总是多角度的,生活中有阳光、云霞,也会有风雨、泥泞。抵达过心中的世界的人,在只有手中的世界的时候,无不遭逢过靠山山崩、靠水水流的日子。鲁迅先生一生的创作成就够高了吧,可他在民国教育部做公务员时,曾因支持学生运动,被教育总长章士钊开除过;写《哈利·波特》的乔安妮·凯瑟琳·罗琳现在够出名了吧,但她曾经离婚之后又碰上失业,最穷窘的时候连一日三餐都成问题。这两个人后来之所以能够走向美丽的心中的世界,是因为他们得到了忍耐力这个好伴侣。向往心中的世界的人与一般人的区别在于:面对失败,一般人会想,我这人太笨,注定干不成这个事,干脆算了吧;向往心中的世界的人则认为,我这么聪明,眼前这点困难算什么,换个方向再试几次,我就不信突破不了。结果,他们真的取得了成功。
⑥我们还应该极力地培育自己的才华。人固然要有梦想,然而,如果你缺少抵达梦想的起码的才华,梦想再多也是废纸。
⑦自信、忍耐力与才华的关系,好比一条河的奔流,自信、忍耐力提供的是河床,才华是实现河流流动的势能——没有河床,河流自然流得不那么痛快;没有势能,河流根本就流不起来。
⑧没有一个人不想踏平手中的世界的围栏,拥抱花红柳绿的心中的世界,但生活无时不在告诉我们:心中的世界不是高蹈于云端的极乐福地,它其实是一个人在手中的世界里不断出发、抵达的结果。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阅读全文,说说走向心中的世界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在只有手中的世界的时候,无不遭逢过靠山山崩、靠水水流的日子。
(2)没有一个人不想踏平手中的世界的围栏,拥抱花红柳绿的心中的世界。结合上下文,说说文中画线句子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心中的世界不是高蹈于云端的极乐福地,它其实是一个人在手中的世界里不断出发、抵达的结果。下列两句名言,哪个更适合作为第④段的道理论据?为什么?
(1)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培根
(2)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有靠自己。——拿破仑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①英国《金融时报》解释说,所谓的“夏季诅咒”,是因为在夏季这几个月交易往往极为清淡,加上高管们外出度假,如果出现问题,市场可能会完全失控。
②事实也是如此,在这个夏天,除了证券市场行情惨淡以外,状况也不断发生,一会闹起了银行 “钱荒”拆借利率飙升,一会股市又出现“乌龙指”事件。
③没错,夏天除了飘飘的长裙和迷人的比基尼,更有金融市场的烦心事。
④在2012年的夏天,欧债危机不断扩散让欧盟焦头烂额;2011年夏天,美国遭遇国债违约危机,标普首次下调了美国国债评级;而2009年的夏天更加难熬,雷曼兄弟轰然倒塌,金融海啸一波比一波高;再往前推,1997年的夏天,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风暴横扫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亚洲一些经济大国进入萧条期,一些国家的政局甚至开始混乱。
⑤经济学家们很早就发现,夏天的高温对股市也存在不利因素。比如台湾学者采用1997到2003年6年间的台湾每日股市和天气数据,研究气温对股市获利的影响。结果发现,摄氏29度是气温对股市收益产生影响的临界值,温度高于29度,获利将会大幅下降。
⑥那么夏天是如何影响金融市场的呢?《新帕尔格雷夫辞典:货币与金融》中关于“天气”词条有这样的描述:“天气被看作是很好的外生变量……天气对于评估金融市场的信息处理能力肯定是有用的。”经济学家们发现,人的情绪和感觉等心理因素在决策判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天气因素是金融投资决策的“情绪代理变量”,而情绪才是连接天气与收益回报的真正原因。
⑦经济学家霍华斯和霍夫曼认为,在高温条件下,人们可能变得歇斯底里或异常冷漠。另一位经济学家坎宁安也指出,在过冷或过热的天气中,人们变得不愿意帮助别人。攻击情绪增加将导致更多的冒险性,而冷漠则意味着不愿意承担风险。
⑧正是这些极端的情绪,最终导致了金融市场的紊乱,这也是“夏季诅咒”出现的最重要原因。通读全文,概括本文的主要说明内容。(不超过20个字)
选文第⑤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说明方法() 作用:选文第⑦段中加点词语“可能”能否删掉?为什么?
结合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据专家介绍,高温容易引发情绪障碍,尤其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人的情感障碍发生率明显上升,这被称为“情绪中暑”,又被称为“夏季情感障碍”综合征。这种夏季情感障碍的发生,除了气温的变化以外,还与人的出汗多少,以及睡眠时间和饮食不足有关。”专家解释说,因为这时人容易出汗,加上睡眠和食欲不好,使得体内电解质代谢产生障碍,因而影响大脑神经活动,令人发生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异常。(选自《新华网》)
(1)结合这则新闻和选文内容,概括出现“夏季诅咒”的最重要的原因。
(2)献计献策:为了降低夏季高温对人情绪造成负面情绪的程度,你有什么好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