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宇看到张明同学的实验报告,其中下表是张明在测定额定电压为4.5V的小灯泡电阻实验中,得到部分U和I的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U/V 3.0 3.5 4.0 4.5 5.0
I/A 0.24 0.28 0.32 0.34 0.35
(1)从数据中可知,该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 A,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小宇想通过实验验证上述表格中的每一组数据是否正确,于是他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电路图,利用了张明同学的实验器材;标有4.5V字样的小灯泡、可在0﹣﹣25Ω范围内调节的滑动变阻器等,但电源上的电压值模糊不清.
①如图2甲是他未完成的实验电路连接,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②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 的位置,闭合开关后,小宇看到如图2乙所示电流表的示数为 A,电压表示数的示数为 V,他马上用这些读数和滑动变阻器提供的信息算出电源电压为 V;
③继续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的过程中,小灯泡发出耀眼的白色后突然熄灭,他观察到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则故障可能是 .
(3)小宇想通过这个实验得到与张明完全一致的实验数据,你认为小宇 (填“能”或“不能”)做到.
同学们在做教材上的电学实验时,发现2B、HB铅笔芯的软硬不同,其实验效果亦不同.他们猜想铅笔芯的电阻可能与其软硬程度有关.于是同学们做实验来检验其猜想是否正确.
林清同学的设计思路如图所示,请指出她设计中的错误和不足.
错误:
不足: .
小明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进行探究性实验,实验时电阻R1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是20Ω,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的位置,得到下表中的实验数据:
实验与探究题次数 |
A1示数A |
A2示数A |
V1示数(V) |
V2示数(V) |
V示数(V) |
1 |
0.4 |
0.4 |
4 |
8 |
12 |
2 |
0.6 |
0.6 |
6 |
6 |
12 |
3 |
0.8 |
0.8 |
8 |
4 |
12 |
请回答:
(1)这是 联电路,电压表V测 的电压.
(2)比较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可得结论: .
(3)比较三只电压表示数,可得结论: .
做测定电阻阻值的实验.
(1)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 .
(2)小明根据图1所示的电路图,将图2中的实验器材连接成实验电路,同小组的小亮在检查时认为,从实验目的来看,实验电路上有一根导线连接错了,建议小明改接:①请你在接错的那根线上打“×”②另画一根导线,使电路连接正确;③如果不改接这根导线,对实验的影响是: .(具体说明是什么影响)
(3)小明将电路改接正确后,合上开关,调节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位置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示如图3所示,则电压表的读数是 V,电流表的读数是 A,被测电阻Rx的阻值是 Ω.
(4)小明和小亮为他俩在全班首先获得测量结果而高兴,准备整理实验器材结束实验.你认为他们的实验真的结束了吗?你会给他们提出什么建议呢?①写出你的建议: ;
②你提出这个建议的目的是: .
在“探究一定电压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有:电源(电压恒为4.5Ⅴ),电流表、电压表各一个,开关一个,四个定值电阻(5Ω、10Ω、15Ω、20Ω),两只滑动变阻器(规格分别为“20Ω2A”、“50Ω1A”),导线若干.
(1)请根据图甲的电路图用笔画线将图乙实物图连接完整(注意电流表的量程选择);
(2)小李实验时,在c、b间先接入5Ω的电阻,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Ⅴ,并记下相应的电流值;再改接10Ω的电阻,此时滑片P应向 (选填“E”或“F”)端移动,小李移动变阻器滑片P的目的是: ;
(3)小李为完成用四个定值电阻进行实验,他应选择的滑动变阻器规格是 ;
(4)小东组按图把5Ω的电阻接入,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发现当电压表示数变大时,电流表示数随之减小,原因可能是 ;
(5)该实验的结论是 .
甲、乙两位同学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1)甲同学刚接好最后一根导线,表的指针迅速达到最右端,乙同学立即切断电源,经检查发现在连接电路时没有 ;
(2)实验中乙同学发现电流表指针摆动分别出现了如图甲所示的两种情况,请分析在使用电流表时存在问题的原因 ,纠正的方法是: ;
(3)甲和同组同学终于完成了探究串联电路电流规律的正确连接,甲同学读取电流表的示数后,感觉比其它实验小组的读数大一些,于是他断开开关又仔细观察发现电流表还有0.02A的读数,这时才意识到使用电流表之前还必须 ;
(4)丙同学所接电路图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两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如图,该同学发现电流表A1指针偏转较A2小,所以他认为“串联电路电流每流经一个用电器,电流都会减弱一些”,请你指出造成他判断错误的原因: ;
(5)甲选用规格完全相同的灯泡串联进行探究实验,乙选用规格不同的灯泡串联进行多次实验,你认为 的方案较好,理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