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五号不仅将杨利伟送上太空,实现了亿万中国人的梦想,同时还承担着其他的科研任务。比如探索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发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与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
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设计 |
|
|
|
|
实验目的 |
探究碘的溶解性是否与溶剂种类有关 |
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
探究可燃物燃烧是否需要氧气 |
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变温时不考虑溶剂蒸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t 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溶剂质量可能相等 |
B. |
t 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可能相等 |
C. |
将t 3℃时甲、乙、丙的混合溶液降温至t 1℃,析出的固体中可能只有乙 |
D. |
将t 1℃时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 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
如图是在密闭容器中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 ""
"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可能都含有氧化物 |
B. |
反应前有两种物质,反应后有三种物质 |
C. |
该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D. |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含有同种物质的分子 |
通过下列三个实验,探究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X+HCl-不反应
Y+H 2SO 4═YSO 4+H 2↑
Z+X(NO 3) 2-不反应
则X、Y和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和(H)的位置顺序正确的是( )
A.Y(H)XZ B.Y(H)ZX C.YX(H)Z D.YZ(H)X
下列物质中含有氢分子的是( )
A.H 2 B.H 2O C.H 2O 2 D.H 2CO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