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线路的建设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青藏铁路的建设表明
A.自然条件是影响铁路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
B.先进的科学技术能有效地克服交通运输线建设中的自然障碍 |
C.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首先要考虑填补地区空白 |
D.社会经济因素有时对铁路区位选择的影响并不明显 |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图中年降水量空间差异主要是由下列哪种降水类型影响()
A.对流雨 | B.地形雨 | C.锋面雨 | D.台风雨 |
该山地年降水量最多的地点出现在附近()
A.南坡3800米 | B.南坡2000米 |
C.北坡3800米 | D.北坡2000米 |
读下图“我国某地区陆地七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影响图中28℃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①太阳辐射②副热带高压③地形因素④海陆分布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此时关于图中甲乙两地的温度判读,最可信的是()
A.甲:大于24℃,小于28℃;乙:大于28℃,小于32℃ |
B.两者都大于24℃,小于28℃ |
C.甲:大于28℃,小于32℃;乙:大于24℃,小于28℃ |
D.两者都大于28℃,小于32℃ |
关于图示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和国土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区域土壤以黑土为主,呈酸性。 |
B.该地区纬度低,光照充足,农业生产能发展一年三熟。 |
C.立体农业是本区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
D.该地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大豆、甜菜、甘蔗、小麦等 |
读下图“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的进退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在夏季风进退的影响下,乙地区6月份的常见天气是 ( )
A.梅雨 | B.伏旱 | C.洪涝 | D.台风 |
丙、丁相比,丁地不易产生春旱,下列不属于该地原因的是( )
A.纬度高,蒸发较小 | B.农业需水量较少 |
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 D.春季有较多积雪融水 |
读下图“M地—-—重庆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三个地形区都是大型盆地地形,回答下列各题。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你断定M地位于重庆的()
A.东北方向 | B.西南方向 | C.西北方向 | D.正北方向 |
在下面四幅地貌景观中,M地形区及其附近不常见的地貌景观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我国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按常住人口分,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2000年人口普查排在前五位的是河南省、山东省、广东省、四川省、江苏省。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东、中、西部第五次人口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有关人口密度统计图。
材料三: 2013年11月15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宣布“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分析材料一,第六次人口普查按常住人口分,排在前五位的省份与第五次普查相比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按常住人口分,河南人口数由2000年的第一下降到了2010年的第三,但这不能说明其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
B.按常住人口分,广东人口数由2000年的第三上升到了2010年的第一,主要是因为这十年中广东经济飞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劳动力就业。 |
C.第五、六次人口普查按常住人口分,排在前五位的省份都是中部和东部省份,反映了我国人口集中在黑河—腾冲一线东南的地理分布现象 |
D.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十年来我国人口分布向经济发达地区倾斜的趋势仍在继续,东部发达地区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 |
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00年一2010年间我国总人口增长较慢,中西部增长慢。主要因为计划生育的严格实施导致的。 |
B.2000年一2010年间人口密度增长最快的是东部地区,因为经济发展、医疗卫生进步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其他地区高。 |
C.2000年一2010年间我国人口密度变化特点,说明我国西部地区将首先进入“低-低-低模式”。 |
D.2000年一2010年间我国人口分布,东、中部人口密度增加,西部略有下降。 |
材料三中,“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一人口与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主要基于我国()
A.“未富先老”、劳动力短缺、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等问题日益严峻。 |
B.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我国应通过鼓励生育适应发展。 |
C.城市化速度加快,农村劳动力出现短缺。 |
D.西部经济大开发,需求实现更多的人口迁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