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多从头顶过”,该图是我国某地居住景观的示意图。判断问题。形成这一居住景观的最主要原因是
A.风俗习惯 | B.地表形态 | C.土壤性质 | D.地质构造 |
有这种居住景观的地区地表土层为陆相沉积物,其历史成因中的外力作用形式与该物质输送方向表现为
A.流水作用、向沿海地区输送 |
B.流水作用、向东南方向输送 |
C.风力作用、向西北方向输送 |
D.风力作用、向东南方向输送 |
有这种居住景观的地区,最须克服的环境问题是
A.土壤盐碱化 | B.洪水泛滥 | C.地层下陷 | D.水土流失 |
这种居住景观的地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用是
A.稻米、小麦 | B.小麦、小米 | C.小米、马铃薯 | D.大豆、玉米 |
以这种居住景观地区优势资源进行跨区域调配为重要内容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是
A.水土保持工程 | B.西气东输工程 |
C.西电东送工程 | D.北水南调工程 |
关于南北极地区极夜持续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极极夜持续的天数多于南极地区 |
B.北极地区极夜的持续天数与南极地区相等 |
C.北极极夜持续的天数少于南极地区 |
D.北极地区极夜的持续天数比南极地区有时多有时少 |
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 )
A.赤道以北地区 | B.赤道附近地区 |
C.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 D.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
下面四幅图中,(斜线表示夜晚,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若黄赤交角变为23°,则会引起()
A.北极圈范围减小,南极圈范围扩大 |
B.热带范围减小,寒带范围扩大 |
C.回归年变短,极圈内出现的极昼天数减小 |
D.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减小 |
某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5点,则该地的经度为( )
A.115°E | B.130°W | C.75°E | D.165°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