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殖指数是指一地区耕地面积占其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它是衡量一个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通常以百分数表示。该表为世界及各地区垦殖指数和人均耕地面积变化表。回答问题。
世界及各地区垦殖指数和人均耕地面积变化表
| |
垦殖指数(%) |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人) |
||
| |
1950年 |
2000年 |
1950年 |
2000年 |
| 亚洲 |
14.7 |
17.5 |
0.31 |
0.14 |
| 欧洲 |
31.3 |
28.8 |
0.38 |
0.27 |
| 北美洲 |
12.0 |
12.4 |
1.31 |
0.81 |
| 非洲 |
5.8 |
6.3 |
0.87 |
0.27 |
| 大洋洲 |
2.0 |
6.0 |
1.31 |
1.84 |
| 拉丁美洲 |
4.3 |
6.8 |
0.53 |
0.30 |
| 世界 |
9.7 |
11.0 |
0.51 |
0.26 |
下列因素中,对垦殖指数影响较大的是
①地形 ②机械化程度 ③农垦历史 ④社会制度 ⑤气候特征
| A.①②③ | B.②③⑤ | C.②④⑤ | D.①③⑤ |
相对于南美洲和大洋洲,北美洲的垦殖指数较高的原因是
| A.自然条件优越 | B.农垦历史悠久 |
| C.机械化水平高 | D.劳动力丰富 |
2000年与1950年相比,欧洲的垦殖指数明显下降。可能原因是
| A.全球农业发展快,农产品严重过剩 |
| B.生产成本较高,农业严重萎缩 |
| C.自然灾害频发,土地大量荒芜 |
| D.农业技术提高,农业人口减少 |
读“甲乙两地人口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回答各题。
| 年龄 |
0~14 |
15~60岁 |
60岁以上 |
总计 |
|
| 甲 |
人口数 |
2 000 |
6 500 |
1 500 |
10 000 |
| 死亡率(%) |
0.6 |
0.6 |
2.5 |
3.7 |
|
| 乙 |
人口数 |
3 500 |
6 000 |
500 |
10 000 |
| 死亡率(%) |
0.75 |
0.7 |
2.2 |
3.65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是出生率与死亡率
②人口出生率由人口基数决定,基数大,出生率就高
③死亡率由人口数量决定,人口越多,死亡率越高
④人口增长数量与人口基数有重要关系,一般人口基数越大,增长数量越大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①乙地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甲地人口表示发达国家
②各年龄段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小于乙
③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
④甲地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关于城市等级的叙述,合理的是
| A.城市等级越高,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种类越少 |
| B.城市等级越低,其服务范围越大 |
| C.城市等级越高,其人口规模般越大 |
| D.城市等级越低,其数目越少,平均距离越近 |
按成因,大庆属于哪种区位类型的城市
| A.交通枢纽 | B.自然资源![]() |
C.省会 | D.水运的起点和终点 |
早点铺与宾馆比较
| A.早点铺门槛人口数多,服务范围大,数目少 |
| B.宾馆门槛人口数多,服务范围大,数目多 |
| C.宾馆门槛人口数少,服务范围小,数目少 |
| D.早点铺门槛人口数少,服务范围小,数目多 |
读图回答各题。
上图中是楼层高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示意图,该规律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环境质量 | B.交通条件 |
| C.地租高低 | D.建筑水平 |
在P区域常形成()
| A.中心商务区 | B.工业区 |
| C.住宅区 | D.高科技产业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