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部门用五天平均气温的高低作为划分四季的指标;低于10℃的时间段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10℃~22℃之间为春秋两季。读某年立冬我国大陆部分各地季节状况图,回答问题。
形成图中我国各地在同一天出现三种季节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B.地形地貌差异 |
| C.各地纬度差异 | D.各地经度差异 |
此时从西南到长江以南地区形成大范围的降水,其原因最可能是
| 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 |
| B.锋面在附近活动 |
| C.受山地影响 |
| D.受台风登陆影响 |
在这种天气影响下,西南地区最有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是
| A.泥石流 | B.地震 |
| C.洪涝灾害 | D.水土流失 |
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有
| A.城市化水平低 | B.目前城市总人口数量少 |
| C.城市化起步早 | D.目前城市化速度快 |
被列入世界环保史册的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目前已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20世纪90年代以来桑基、蔗基鱼塘大量减少,果基鱼塘基本稳定,而花基鱼塘面积明显增加,并且随着盆花的大量外销,花基鱼塘已需要向其他鱼塘取泥。据此回答39~40题。导致该地农业生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 B.技术条件提高 |
| C.当地进行农业结构调整 | D.交通条件改善 |
基塘农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的问题是
| A.鱼塘内的塘泥逐年减少 | B.当地工业企业对鱼塘的污染 |
| C.调整劳动力的投入 | D.布局向粤西地区的转移 |
读图,回答37~38题。
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A.光照 | B.热量 | C.水分 | D.地形 |
该地区在我国可能分布在
| A.华北地区 | B.西北地区 | C.青藏地区 | D.云贵地区 |
我国“南米北面”的传统饮食习惯,体现了农业生产的
| A.地域性 | B.周期性 | C.商品性 | D.市场性 |
近年来,我国迅速发展的大棚蔬菜生产主要改变的生产条件是
| A.光热条件 | B.市场条件 | C.地形条件 | D.土壤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