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都正确的是
| 选项 |
目的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 A |
比较铝和铜的金属活动性 |
将砂纸打磨过的铝丝 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 |
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
铝比铜活泼 |
| B |
检验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
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 |
开始时没有观察到气泡产生 |
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 |
| C |
探究物质溶解于 水时的热量变化 |
向一定量水中加入硝酸铵晶体,充分搅拌 |
溶液温度下降 |
盐类物质溶解于水时,都会吸热 |
| D |
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二氧化碳 |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 气瓶中 |
木条火焰熄灭 |
集气瓶中已集满 二氧化碳 |
利用水电解器电解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或解释不合理的是
| A.正极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 B.正极玻璃管与负极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l |
| C.负极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被点燃时有淡蓝色火焰 |
| D.电解前可向水中滴入少量稀硫酸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
括号内是区别下列各组常见物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 A.面粉和蔗糖(加水,振荡) | B.硬水与软水(加肥皂水,振荡) |
| C.蒸馏水与食盐水(过滤) | D.白酒和食醋(闻气味) |
某同学在确定一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时,不需要考虑的是
| A.反应所需条件和药品的状态 | B.气体的性质 |
| C.气体的验满方法 | D.气体的用途 |
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a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 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e熄灭酒精灯;
f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bacdfe | B.abcdef | C.bacdef | D.abcdfe |
水是地球上最普遍、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人类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水。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蒸发后,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
| B.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
| C.冰块与水混合得到混合物 |
| D.明矾可用于净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