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溴尿嘧啶(Bu)是胸腺嘧啶(T)的结构类似物,在含有Bu的培养基上培养大肠杆菌,得到少数突变型大肠杆菌。突变型大肠杆菌中的碱基数目不变,但(A+T)/(G+C)的碱基比例略小于原大肠杆菌,这说明Bu诱发突变的机制是( )
A.阻止碱基配对
B.断裂DNA链中糖与磷酸基之间的化学键
C.诱发DNA链发生碱基种类置换
D.诱发DNA链发生碱基序列变化
a和b属于同一动物体内的两个细胞,通过对其细胞内染色体含量的测定,发现a细胞中染色体含量是b细胞的两倍,最可能的解释是()
A.a是正常体细胞,b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的细胞 |
B.a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b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 |
C.a是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b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 |
D.a处于有丝分裂中心体相互分离时,b处于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移向两极时 |
关于人体癌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癌变主要是因为人体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
B.癌细胞比所有正常细胞分裂周期长、生长快 |
C.有些病毒能将其基因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人的细胞癌变 |
D.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表面的物质都发生明显的变化 |
下列对细胞分化不同水平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从细胞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由于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结果 |
B.从细胞亚显微结构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由于细胞器的数目、形态结构功能及细胞质基质成分和功能改变的结果 |
C.从蛋白质分子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由于蛋白质种类、数量、功能改变的结果,这是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 |
D.从核酸分子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
下列模式图表示几种细胞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观察蛔虫细胞中的C常用健那绿染色
B.绿色植物的细胞都含有A、C、D、E、F
C.含有核酸的有C、E、F
D.F与D间的相互转化能体现生物膜的流动性
“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学说认为,生物在发育过程中受到基因控制,许多细胞会正常地走向死亡。因此,下列不属于这种细胞死亡现象的是()
①脑细胞因缺血而死亡②人胚胎时期的尾后来消失了
③寄主细胞因病毒的复制释放而消亡④花冠在传粉后凋谢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