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分子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而甲烷是正四面体形,这是因为
A.两种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不同,NH3为sp2型杂化, CH4是sp3型杂化 |
B.NH3分子中有一对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它对成键电子的排斥作用较强。 |
C.NH3分子中N原子形成3个杂化轨道,CH4分子中C原子形成4个杂化轨道。 |
D.氨气分子是极性分子而甲烷是非极性分子。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比硫化氢稳定的原因是水分子间存在氢键 |
B.升高NH4Cl溶液温度,其水的离子积常数和pH均增大 |
C.实验中需用0.20 mol·L-1的NaOH溶液950mL,配制时应称取NaOH的质量8.0g |
D.相同浓度和体积的NaCl溶液与NaHCO3溶液中离子总数NaCl<NaHCO3 |
电化学降解NO3-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源正极为B |
B.阳极反应式为2NO3-+6H2O+10e-= N2↑+12OH- |
C.当产生N211.2L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为5NA |
D.若电解过程中转移了2 mol电子,则两极产生的气体的质量差为10.4g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pH等于2的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0.01 mol·L-1的稀盐酸,溶液的pH会变小 |
B.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碳酸钠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混合溶液中c(CO32-) 一定小于c(HCO3-) |
C.等浓度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按体积比2:1混合后的溶液中:2c(CH3COO-)+3c(OH-)=3c(H+)+c(CH3COOH) |
D.常温下,在50.00mLpH=b的NaOH溶液中滴入11.11mL pH=a的盐酸时,溶液pH变为2,则此NaOH溶液的pH为11(已知a+b=13,混合后溶液体积为61.11mL) |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酸性高锰酸钾与少量双氧水反应:2MnO![]() |
B.用石墨电极电解饱和MgCl2溶液:2Cl-+ 2H2O![]() |
C.Mg(HCO3)2溶液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Mg2++ HCO3-+OH—=MgCO3↓+H2O |
D.向NaClO溶液中通入过量CO2;CO2+ClO—+H2O=HCO3-+HClO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剧烈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加少量的水形成绿色溶液 |
B.检验氨气的方法是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靠近瓶口或管口,观察试纸是否呈红色 |
C.在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并加热数分钟,冷却后依次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和碘水可检验淀粉是否已发生水解和是否完全水解 |
D.铁钉放试管中,加入2mL水、3滴稀醋酸和1滴K3[Fe(CN)6]溶液,不久铁钉周围出现蓝色溶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