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2月,刘少奇针对革命潮流是高涨还是低落的问题说:“依乡村来看是高涨的,依城市看是低落的趋势。”这一判断( )
| A.正确,大革命失败后,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 |
| B.不正确,乡村、城市的革命都处于高潮 |
| C.正确,当时的城市没有出现工人运动 |
| D.不正确,当时农村还没有建立革命根据地 |
某区域经济组织具有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两大显著特征,该组织的建立开创了存在较大差异的成员国互利共赢、各方获益的成功模式。该组织应是下图所示的
按照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定》的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并维持固定比价,其他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钧并保持固定汇率。在此后的近30年间,维持这一货币体系的中心机构是
| A.世界贸易组织 | B.世界银行 |
|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收入分配悬殊会降低消费倾向,他主张用收入再分配的办法解决这个矛盾:即把富人收入的一部分用征税的办法集中于国家手中,再通过政府转移支出的办法分配给穷人。二战后西方国家采取的下列措施,直接体现该主张的是
| A.扩大政府开支 | B.建立国营企业 |
| C.建立福利制度 | D.规定最低工资 |
以下是某同学对罗斯福新政部分重大举措历史作用的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 举措 |
作用 |
|
| 金融政策 |
美元贬值,提高关税 |
A.争夺国际市场,保护本国市场 |
| 工业政策 |
要求企业遵守公平竞争法规 |
B.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
| 农业政策 |
减少耕地面积,压缩产量 |
C.降低农产品价格,压缩需求 |
| 社会政策 |
举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
D.刺激生产和投资,增加就业 |
1951~1980年,苏联工业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8.7%,农业为3.0%;1979年与1949年相比,全部工业产值增长了19.3倍,其中重工业增长了27.1倍,轻工业增长了9.5倍。上述数据表明该时期的苏联
| A.发展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 B.经济发展速度趋于缓慢 |
| C.改革并未突破既有体制 | D.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