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1917年4月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主要原因是( )
①协约国的成败与美国利益相关
②德国“无限制潜艇战”对美国危害较大
③捞取战利品和攫取战后世界霸权
④参战得到美国人民的一致支持
A.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文学家沙汀在回忆故乡——川西北的绵阳在辛亥革命后服装的变化时说:“那时,大家把辛亥革命称为光复,意思是兴汉灭清。男的一般装束是用黑绫子、黑纱帕包头,后头吊半截,说是给崇祯皇帝(明朝末代皇帝)戴孝。”这作为个案可以反映
A.民族主义被民众狭隘理解 | B.民权主义获得广泛认同 |
C.民众的审美情趣发生变化 | D.民生主义最为当时所需 |
廷寄是清代皇帝授命内廷寄发的一种谕旨。其有关告诫臣下、指示方略、考核政事、责问刑罚失当等机要文书,为防止泄露,不交内阁而由军机大臣密封,加盖军机处印信后,交兵部捷报处寄送各省有关官员,封面上书“军机大臣字寄某官开拆”或“传谕某官开拆”。19世纪末“廷寄”开始逐渐被废除,其主要原因是
A.电话在中国普遍使用 | B.清朝统治被推翻 |
C.军机处办事效率低下 | D.电报的广泛使用 |
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为:“凡马车及轿子必须于路上左边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等。汽车进入上海后,工部局于1906年又颁发一则布告:“租界车辆,不下千万;各走马路,靠近左边;切莫乱走,小心为先;十字路口,不要随便;左右前后,看清道点;照此走法,碰撞可免;尚有不遵,重罚银钱。”这主要说明
A.当时租界的交通规则由上海地方当局制定 |
B.中国的近代交通业滞后于西方 |
C.近代中国的交通规则呈现中西合璧的特征 |
D.近代交通文明在上海逐步确立 |
钱乘旦教授指出“反现代化”并不是反对现代化,而是“用现代化的手段来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用现代化的形式来抵抗现代化的实质。”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表述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 B.洋务运动 | C.义和团运动 | D.辛亥革命 |
宋仁宗年间,有官员发现,那些应该穿皂农的仆役小吏,居然也穿戴儒巾大袖,混杂于士流:民庶的妻小,头冠也插满珠翠,俨然贵族。这现象表明
A.宋代经济繁荣人民富庶 | B.宋代贵族门阀制度松动 |
C.宋代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 D.经济重心南移,文人弃北趋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