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在评价斯大林时认为:“从1924至1953年国家有了根本变化: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诚然,农民没有了,而我们大家都清楚记得有农业问题,特别是在最后阶段,排着长队购买食物等等。在这一领域所发生的一切,对农村没有起任何积极的作用。不过工业化确实实现了。”请问“对农村没有起任何积极的作用”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 B.农业集体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
C.苏联农业设备和经营方式落后 | D.苏联农业发展的起点比较低 |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对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
A.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 |
B.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
C.西方的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 |
D.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 |
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会馆的发展变迁”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
清代苏州的“全晋会馆”江苏盐城盐商会馆
①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②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③会馆的出现与明代商帮密切相关 ④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③ | D.①②③④ |
著名史学家格奥尔格认为:史识,就是对历史问题的真知灼见,就是对历史的“灵心慧眼”,就是在一定的“史观”指导下,通过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得出科学的结论和认识。据此分析,下列属于“史识”的是
A.清雍正年间,在皇宫隆宗门内设立军机处 |
B.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
C.“汴京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 |
D.《本草纲目》记载:“枸杞,补肾生精,养肝……明目安神,令人长寿。” |
右边是《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对其解读最为全面的是
A.中共“八大”是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 |
B.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
C.“大跃进”使全国工业总产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下图对研究中国农业发展史来说
A.是重要的原始资料 |
B.是虚假的人造史料 |
C.没有任何史料价值 |
D.反映了农业实际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