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证明孟德尔“对分离实验的假设性解释”正确的实验是
A.豌豆的杂交实验 |
B.豌豆的自交实验 |
C.豌豆的测交实验 |
D.豌豆的正交和反交实验 |
用35P标记了大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5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5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 | 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 |
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10 | 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10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导致细胞的数目增加,单细胞生物的细胞分化现象更加明显 |
B.细胞分化是指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
C.在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由于细胞内的基因发生变化,细胞不能表现出全能性 |
D.正常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产生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等物质,以此可以作为细胞是否癌变的指标之一 |
如图为某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相关基因用A、a表示)。以下是对该系谱图分析得出的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A.由8和9→12可知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8和9属于近亲结婚,其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几率大大增加
C.1号个体可能是携带者
D.若家族中14与一携带者结婚,则他们生患病孩子的几率为1/3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不适用于细菌等单细胞生物,其主要原因是
A.细菌等单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不是DNA |
B.细菌等单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不在染色体上 |
C.细菌等单细胞生物通常进行无性生殖 |
D.细菌等单细胞生物无细胞核 |
一种观赏植物,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杂交,F1为蓝色。若让F1蓝色植株与纯合鲜红色品种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蓝色∶鲜红色=3∶1。若让F1蓝色植株自花受粉,则F2表现型及其比例最可能是
A.蓝色∶鲜红色=1∶1 | B.蓝色∶鲜红色=3∶1 |
C.蓝色∶鲜红色=9∶1 | D.蓝色∶鲜红色=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