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8月20日,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为美国“铱”星公司成功发射了两颗“铱”星系统的补网星。1998年9月23日,“铱”卫星通讯系统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一场通讯技术革命开始了。原计划的“铱”卫星通讯系统是在距地球表面780 km的太空轨道上建立一个由77颗小卫星组成的星座。这些小卫星均匀分布在覆盖全球的7条轨道上,每条轨道上有11颗卫星,由于这一方案的卫星排布像化学元素“铱”原子的核外77个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一样,所以称为“铱”星系统。后来改为由66颗卫星,分布在6条轨道上,每条轨道上由11颗卫星组成,仍称它为“铱”星系统。“铱”星系统的66颗卫星,其运行轨道的共同特点是 ( )
| A.以地轴为中心的圆形轨道 |
| B.以地心为中心的圆形轨道 |
| C.轨道平面必须处于赤道平面内 |
| D.铱星运行轨道远低于同步卫星轨道 |
如图示,电子在电势差为U1的加速电场中由静止开始运动,然后射入电势差为U2的两块平行极板间的电场中,入射方向跟极板平行。整个装置处在真空中,重力可忽略。在满足电子能射出平行板区的条件下,下述四种情况中,一定能使电子的偏转角θ变大的是 ( )
| A.U1变大、U2变大; | B.U1变小、U2变大; |
| C.U1变大、U2变小; | D.U1变小、U2变小 |
如图所示,用两根等长的细绳把两个带同种电荷的小球AB悬挂在一点,两球的质量相等,A球所带的电荷量大于B球所带的电荷量,两球静止时,悬线与竖直的偏角关系是()
| A.a>β | B.a<β | C.a=β | D.不能确定 |
如图所示电路中,当变阻器R3的滑动头P向b端移动时,则()
| A.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
| B.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
| C.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 |
| D.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 |
如图所示匀强电场E的区域内,在O点处放置一点电荷+Q,a、b、c、d、e、f为以O点为球心的球面上的点,aecf平面与电场平行,bedf平面与电场垂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d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
| B.a点的电势等于f点的电势 |
| C.点电荷+q在球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移动时,电场力一定做功 |
| D.将点电荷+q在球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移动,从球面上a点移动到c点的电势能变化量一定最大 |
一带负电荷的质点,在电场力作用下沿曲线abc从a运动到c,已知质点的速率是递减的。关于b点电场强度E的方向,下列图示中可能正确的是(虚线是曲线在b点的切线)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