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
(2)图示地区有利于该粮食作物生长的水热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3)按投入多少分类,图示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粗放农业 B.密集农业 C.混合农业 D.自给农业

(4)图示地区种植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
(5)除图中所示地区,世界上还有哪些国家和地区也有该作物种植业的分布?
(6)夏季,影响图中阴影部分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有________和________。为了减轻上述灾害的损失,目前人们采取的非工程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等。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新西兰是太平洋西南部的一个岛屿国家。面积26.8万平方千米,人口439万,森林覆盖率达30%,天然牧场和农场占国土面积的50%以上,有“世界净土”之称,为世界天然优质奶源生产国和乳畜产品出口国,但粮食不能自给。
(1)根据A地气候资料可知,该地气候特点和形成原因分别是;最适合新西兰发展的新能源主要有等。
(2)据图描述南北二岛地势特征。
(3)据研究,太阳紫外线辐射强是导致皮肤癌的原因之一,该国南岛东部地区是世界上皮肤癌高发地区之一,试从大气环境方面分析其原因。
(4)新西兰是世界上畜牧业生产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重要的羊毛及羊肉输出国。试分析其畜牧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14分)该图示意某国R河流域及其周边区域。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R河流域被称为全球最大的热带半干旱地区,虽有广袤的土地,但长期以来经济十分落后,近年来,R河中下游谷地成为该国主要时令鲜果——芒果、葡萄种植与出口基地之一,其产品主要销往欧盟、美国。
(1)从自然条件方面评价,R河PQ段的航运条件。(6分)
(2)分析R河中下游谷地成为该国主要时令鲜果基地的区位条件。(4分)
(3)比较R河上游与下游河段城市数量差异,并分析原因。(4分)

读图甘肃古丝绸之路部分路段(甲)和河西走廊局部地区(乙)图及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被誉为“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材料二:河西走廊因自古就是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和战略要地,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内陆联接西北边疆的大通道,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区和重要的生态屏障区。为遏制R河下游生态日益恶化、绿洲萎缩、尾闾湖泊干涸,成为我国北方沙尘暴的主要来源区之一的局面,国务院决策自2000年开始对R河实行水量统一调度,并启动流域水源涵养林和湿地保护工程。
(1)河西走廊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以甲地为例说明其农业发展的优势自然条件?如果河西走廊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可能产生哪些环境问题?
(2)简析河西走廊发展通道经济的交通区位优势。
(3)为什么说河西走廊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区?

【自然灾害与防治】
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北纬28.2度,东经84.7度)发生8.1级地震。14时45分,在尼泊尔(北纬28.3度,东经84.8度)发生7.0级地震。此后,发生余震31次。强震导致山体滑坡,路面断裂,致使一些地方道路阻断,震中与破裂带附近区域多条道路严重损毁。珠穆朗玛峰南坡、北坡均发生雪崩。

(1)尼泊尔为什么会发生8.1级巨大地震?
(2)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2分)
(3)为什么说本次地震后防止次生灾害尤为重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两千多年前,各国人民就通过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开展商贸往来。从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产品输往沿途各国。“一带一路”战略,给古老的丝绸之路带来了新的外延与内涵,给中国以及寻求发展的沿途各国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未来。
材料二:世界某区域略图,甲、乙两城市降水量柱状图。

(1)读图分析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甲、乙两城市年降水量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2)A河三角洲堆积速度变慢,面积减小的原因有哪些?
(3)陆上丝绸之路途经的C湖平均盐度为12.8‰,而北部盐度只有0.2‰;北部部分湖区每年冰期2-3个月,其余湖区不结冰,请解释其成因。
(4)历史上我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对外贸易,乘帆船从乙城市到B海域,应选在什么季节?请说明理由。
(5)与古代相比,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交通运输方面的优势有哪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