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东北部和美国东北部地区农业结构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两个地区从农业地域类型来看,都属于________,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
(2)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3)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主要的不利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
(4)美国东北部乳畜带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下表是美国和我国东北玉米带的比较:
| 项目 |
美国玉米带 |
中国玉米带 |
| 纬度 |
37°N~45°N |
42°N~46°N |
| 地形 |
平原 |
平原 |
| 土壤有机质(%) |
3~6 |
2 |
| 降水量(mm) |
500~700 |
450~650 |
| 无霜期(天) |
160~200 |
130~145 |
| 玉米面积比重(%) |
50 |
50~60 |
| 玉米单产(kg/公顷) |
7500 |
6750 |
从表中可以看出,两地玉米带的单产为美国高于我国,原因有哪些?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陕西省陕北地区略图。
材料二:下表为1990-2010年陕北地区耕地变化面积及其在总耕地面积中的比例。
(1)描述陕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
(2)说出图中城市在分布上的共同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3)简述陕北地区建设能源化工基地的资源条件,并说出当地能源对外输送的主要方式。
(4)简析陕北地区1990-2000年和2000-2010年耕地总面积的变化特点及原因。
图1为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图2为松花江某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量。读图完成(1)~(4)题。
(1)描述图示地区地形的主要特点。
(2)比较嫩江干流东西两侧支流水系特征的差异。
(3)指出松花江汛期出现的季节,并解释其成因。
(4)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简述其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设北半球一点P在北纬φ度(66.5°≤φ≤90°),太阳直射点在北纬δ度
(0°≤δ≤23.5°),此时P点出现极昼现象。
材料二 图解法求午夜太阳高度角示意图(见下图)。
(备注:在上图中太阳光线是平行照射地球的,MR为P点的地平圈,PK为P点所在纬线的延长线,MO为赤道的延长线,N、S为两极点;H0为P点0(或24)时太阳高度角,即∠LPR。)
材料三极昼地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与午夜太阳高度示意图(见下图)。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推导出P点午夜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为。
(2)根据材料三判断,图中的某地在半球。该日某地的太阳升落方位可以表述为:南升落。
(3)如果H0=5°,H=35°,则该地的纬度位置是,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是。
分析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这天海水受到的潮引力最大,形成钱塘江“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壮丽景象。
材料二杭州七堡观潮点历年潮汐次数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钱塘江口示意图。
材料四丁字坝是一种水利工程设施,是一段与堤坝近乎垂直并伸入江水中的堤,呈丁字形,可以减轻潮水对堤塘的冲击,延长堤塘的使用寿命。海宁老盐仓附近集中建造了丁字坝。
(1)从天文角度看,形成钱塘江“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景象的主要原因是日、地、月三者大致排列在同一直线上,其中_________位于中间。
(2)根据材料,描述七堡观潮点潮汐的次数变化特点,并推测原因。
(3)从水情角度分析海宁老盐仓附近集中建设丁字坝的原因。
阅读关于PM2.5的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颗粒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20,又称“可入肺颗粒”。人吸入过多的PM2.5可引起多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中,PM2.5为每立方米10微克。
材料二新华社北京2013年1月12日电:10日(周四)晚间开始笼罩京城的雾霾仍在继续,12日北京PM2.5指数濒临“爆表”,空气质量持续六级严重污染。北京环境监测中心专家表示,从污染形势预报的分析结果看,此次影响北京市的重污染过程在下周一之前不会发生明显改善。
材料三 平日中,混合层(大气底层)的高度可以达到两三公里,便可以形成对流风。在静稳天气下,混合层的高度只有二三百米。由于混合层高度低,上下也不流动,污染物便被死死地闷在了大气中。
材料四我国华北某城市冬季监测采样点环境状况和PM2.5监测浓度。
(1)归纳北京2013年1月12前后这次雾霾天气的特点。
(2)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值相比,所列采样点的PM2.5浓度均已超标。归纳监测点PM2.5污染物可能的主要来源。
(3)大气中的PM2.5浓度除与污染源有关外,还会受哪些气象因素影响?如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