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统计,美国每7秒钟迎接一个新生命,每31秒钟进入一名新移民。美国人口普查局宣布,在东部时间2006年10月17日7时46分,美国人口总数突破3亿大关,这是美国人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刻。结合甲、乙两图完成问题。
美国的人口增长处在图乙中的第________阶段,遇到的问题是( )
A.Ⅰ人口急剧膨胀 | B.Ⅲ人口老龄化 |
C.Ⅱ人口增长停滞 | D.Ⅲ人口平均寿命低 |
下列能正确反映美国人口增长特点的是( )
A.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都快 |
B.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机械增长较缓 |
C.人口的自然增长较缓,机械增长较快 |
D.主要受国内移民的影响 |
人口增长对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A.填补了美国劳动力市场空缺,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
B.减缓就业压力 |
C.增加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
D.有利于减缓老龄化问题 |
下图中虚线是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的晨昏线,甲点以东是东半球,甲点与丙点之间的最短距离为3330千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丙点的经度为()
A.10°W | B.10°E |
C.30°E | D.150°E |
乙地的昼长约为()
A.12小时 | B.14小时 |
C.15小时 | D.16小时 |
马先生选择了一套北栋一楼的住宅(左图),房子朝向正南,南栋楼房高26米。右图是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要保证马先生的住房全年正午时都有阳光照射,两栋楼房的间距至少要()
A.30米 | B.45米 | C.50米 | D.55米 |
当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的时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美国中部小麦黄熟 | B.拉普拉塔河正值枯水期 |
C.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时日影朝向西南 | D.地中海北岸连日阴雨 |
下图是某山地海拔高度与植物生长量、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太阳辐射量的关系图。图中横坐标表示植物生长量、年降水量和年太阳辐射量及年平均气温 , 从左至右是由小到大。回答下列各题。图中①②③④曲线与其相关的项,对应正确的是()
A.①——年降水量 |
B.②——年平均气温 |
C.③——年太阳辐射量 |
D.④——植物生长量 |
使①③两曲线在 d 处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面状况 | B.大气环流 |
C.地形 | D.坡度 |
如果此山为我国天山,与 c、d 、 e 相比,b 处交通便捷、城镇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①日照时数多②人口众多,工农业较发达
③水源充足④昼夜温差大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读地球表面某地区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自转线速度不同,原因是( )
A.a点海拔较低,线速度较小 |
B.a点海拔较低,线速度较大 |
C.a点海拔较高,线速度较小 |
D.a点海拔较高,线速度较大 |
调查显示a点降水比c点多,原因可能是( )
A.a点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 |
B.a点位于信风的迎风坡 |
C.a点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 |
D.a点气温高,多对流雨 |
有关d所在区域地理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形平坦,农业发达②低温潮湿,沼泽广布
③河流凌汛现象明显④资源短缺,以轻工业为主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④ |
根据有效风能密度和有效风速全年累计小时数,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分为风能丰富区、较丰富区、可利用区和贫乏区。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四类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关于四地风能资源分布及原因的叙述,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①风能贫乏区;盛行中纬西风,地形闭塞 |
B.②风能较丰富区;盛行西南季风,地形平坦 |
C.③风能可利用区;盛行东南季风,地形闭塞 |
D.④风能丰富区;邻近冷气团源地,地形平坦 |
下列四地风能资源丰富程度与④地最接近的是()
A.雅鲁藏布江谷地 | B.东南沿海地区 |
C.四川盆地 | D.黄土高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