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十世纪初,是一个躁动与不安的年代。自从以机器与大都市为代表的工业文明出现以来,各殖民大国及某利益集团,就开始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新的角逐,最后由一个看似偶然的恐怖事件导致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丘吉尔《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材料二 一战历时四年,31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占当时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三。双方动员兵力达889个师共计7351万人。大战死亡人数达到900万人,受伤2000多万人,另有350万人成为终身残疾。所有参战国的战争费用达3000多亿美元。因战争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无法计算,一战使德国耗费了1500亿马克的财富,近200万德国人葬身战场,连同被俘虏受伤的共达750万人,约占德国人口的六分之一,损失惨重。1918年德国民用工业生产下降57%,农业收成减少50%,经济濒临崩溃。
“偶然的恐怖事件”是什么?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分析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大战产生的重大结果。
江泽民总书记曾在日内瓦裁军会议上指出,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我们要牢记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而坚持奋斗。谈谈一战带给我们的教训和启示。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华盛顿在担任总统时期的主要事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选修——民主思想与实践):
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对针对这份宣言,1791年女作家奥普兰·德·古日发表了《妇女和女公民权利宣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用上面才显出社会上的差别。
第二条: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第三条: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
【材料二】 第一条:女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的享有方面和男人是平等的。社会地位的差异,只能根据对公益所做的贡献来评定。
第二条:一切政治结合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女人和男人的自然权利,这些权利是:自由权、财产权、安全权,尤其是反抗压迫权。
第三条:国家的主权的本原,实质上存在于由女人和男人联合而成的国民。任何团体和任何个人均不得行使未经国民明确授予的权力。
——《妇女和女公民权利宣言》
问题:(1)根据以上材料,归纳两个人权宣言关于人权主张的相同点。
(2)评述1791年《妇女与女公民权利宣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5分)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直到18世纪初,人类主要使用水力和木材等可再生能源,但这时英国一些冶铁炉因为木炭短缺而不得不停产。工业革命初期,水力比煤炭更为廉价,许多英国纺织厂仍然依靠水力;由于煤炭运输成本较高,一些新工业企业不得不建在煤田附近。

【材料二】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年)

【材料三】英、美、中,印四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1750—1900年)


1750年(%)
1830年(%)
1860年(%)
1900年(%)
英国
1.9
9.5
19.9
18.5
美国
——
2.4
7.2
23.6
中国
32.8
29.8
19.7
6.2
印度
24.5
17.6
8.6
0.7


【材料四】黄君(黄佐卿)于光绪七年(1881年)建丝厂于沪上。丝车仅一百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惟是时女工都无充分训练,工作不良,丝质随劣;且所有出品须运往外国市场,向绸商兜售,输运需时,周转为难。自光绪八年至十三年,营业失败,资本损耗殆尽。光绪十三年后,丝厂事业逐渐发达,丝车自一百部增至九百部。后法国绸商渐知中国除土丝外,亦有机制厂丝可供应用,乃相率电请驻沪洋商就近采办。此项办法始自光绪十九年,迄今三十余年,未尝变更也。
问题:
(1)指出材料一中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增长趋势与此前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体现了英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什么特点?
(3)你能从材料三中提取到哪些信息?
(4)材料四中的丝厂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要求开放天津、宁波等地通商。乾隆皇帝严词拒绝,并表示如果“夷商将货船驶至浙江、天津地方”,“定当立时驱逐出洋。”
材料二 18世纪中期以后,广州是清政府对外贸易的唯一口岸。1843年上海开埠后,城市商业中心由城东南的“南市”逐渐转移到城北沿苏州河新闸一带的租界地区,全国对外贸易的中心逐渐由广州转移到上海。1861年天津开埠后,天津逐步成为北方外贸中心。
材料三 中国政府对陛下官员与臣民已经犯下突然而残酷的战争罪行,用最近这样的方式强迫缴出英国人的财产就是一种侵略,这在原则上是如此的危险,在行动上又是如此的不能容忍,所以为每一件损失要求完全的赔偿,已成为文明的高尚义务了。
——1839年《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的机密件》
材料四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五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英两国怎样的外交政策?材料二中的广州、上海、天津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各依据什么条约?
(2)材料三中“最近这样方式”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最近这样的方式强迫缴出英国人的财产就是一种侵略”观点的看法。后来英国是怎样履行所谓的“文明的高尚义务的。”
(3)按照材料四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4)按照材料五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5分)

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教科书中图示、图片,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图1体现的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与图1相比,图2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图3中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政治特点?
材料二:

(图4)文字:国王仍然是国家的主人,(图 5 )
但是已经不理国家大事了。
(2)图4漫画所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的何种政体形式?该形式最早是通过哪一个重要文献加以确立的?图5体现了最重要原则是什么?目前世界多数国家的政治体制都贯彻中央集权原则,但为避免权力的过于集中导致专制又采取了一些分权的措施。以图示5这个国家的政体为例,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它是如何贯彻中央集权原则,又避免了专制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