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9年度《人类发展报告》指出:“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
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的鸿沟。”我国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
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
的过程中受到主要按西方国家意志制定的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影响和制约。但是,发
展中国家无法选择逃避,毕竟全球化能够提供发展机遇。对于上述材料的认识不正确的
是
| A.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西方主导的 | B.发展中国家面临日益严重的挑战 |
| C.旧的国际秩序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 D.发展中国家应该回避全球化过程 |
2010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中国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考察深圳时强调:“不仅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否则现代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温总理是在强调()
| A.经济特区可以更大胆地探寻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
| B.经济特区是试验田,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要在此实验 |
| C.政治体制改革是实现经注是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
| D.经济特区经济发展的任务已经完成,工作重心应该转移 |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
| B.实行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 |
| 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
| D.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下边是《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对其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 A.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 |
| B.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
| C.“八字方针”的提出促使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
| D.“大跃进”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 |
1932年,长沙刘越华夫妇创办小吃店“越华楼”,几十年来生意兴旺。1954年,长沙市政府开始着手对“越华楼”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你认为刘越华夫妇在改造中的命运可能性最大的是()
| A.可以继续经营店铺,并开始把利润的大部分上缴国家 |
| B.可以继续经营店铺,并开始把利润的小部分上缴国家 |
| C.不能继续经营店铺,也不能分享店铺的任何利润 |
| D.不能继续经营店铺,但可以分享店铺的部分利润 |
当生产力向工业化时代迈进时,必须冲破小农经济的桎梏,以下史实属这一范畴的是()
①英国圈地运动
②中国1952年底完成土地改革
③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④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