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伯利克里
材料二 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同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
——《美国的历程》上册
材料三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材料一中的“多数人”是指哪些人?从政治、经济、地理环境三个方面,分析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成因。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建立的背景?指出“新型的共和国”有何具体表现?
根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在政治制度建设上“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以上内容,对于推进当今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有何启示?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这段话出自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要阅读全文,你需要查阅
A.《我之节烈观》 | B.《狂人日记》 | C.《文学革命论》 | D.《吃人的礼教》 |
1916年,云南学子段誉到北京求学,北京的云南同乡极力向他推荐一本当时广受欢迎的杂志。详细阅读后,段誉“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本杂志应是
A.《民报》 | B.《新民丛报》 | C.《新青年》 | D.《湘江评论》 |
清末大学士徐桐的家隔壁便是英国使馆,同僚问他有何感受,他气愤地说:“望洋兴叹,以鬼为邻。”由此可知,面对西学东渐的浪潮,他的政治态度会是
A.异端邪说,徒坏人心 | B.振工商,立宪法,改良政治 |
C.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 D.设议院,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 |
根据有案可稽的记录,艺术市场上成交额最高的旷世名画是《鲁昂大教堂》,成交额为9360万美元。如果让你用最精炼的语言介绍这幅画,你应该选择
A.法国,莫奈,印象派 | B.法国,塞尚,后印象派 |
C.荷兰,凡·高,后印象派 | D.毕加索,西班牙,现代派 |
欧洲宗教改革期间,德国萨克森的一位大主教曾问马丁·路德:“你不信教皇,不信教阶和圣礼,那么你说,有罪的灵魂如何才能得救呢?”马丁·路德对他说
A.关键在于信仰,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
B.永生与永罚都是上帝先天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
C.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
D.教皇是“两足禽兽",人民应起来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