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认识或做法错误的是
| A.“低碳经济”的含义是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控制“温室效应” |
| B.“纳米技术”可以实现直接用原子制造分子,使物质资源的利用达到最高水平 |
| C.“白色污染”可以通过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加以控制 |
| D.“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
根据下图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熟石灰的溶解度为0.165g |
| B.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 C.熟石灰的饱和溶液降温时会析出晶体 |
| D.20℃时,100g水中加入1g熟石灰,搅拌,得到饱和溶液 |
一杯20℃的NaNO3溶液,能证明它是饱和溶液的是()
| A.蒸发10g水有NaNO3晶体析出 |
| B.降低10℃时,有NaNO3晶体析出 |
| C.加入10g NaNO3晶体,仍有NaNO3晶体未溶解 |
| D.在该温度下,加入少许NaNO3晶体,晶体质量不减少 |
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A.在温度不变时,溶剂量越多,溶质的溶解度越大 |
| B.20℃时,100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解了26.5 g氯化钠,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26.5 g |
| C.搅拌可以使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增大 |
| D.20℃时将31.6 g硝酸钾放入100 g水中,形成硝酸钾的饱和溶液,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 |
下列哪种方法不可能用于分离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 A.过滤 | B.蒸发 | C.蒸馏 | D.结晶 |
在化学课上,老师做了一个趣味实验,在下面的装置中,用胶头滴管向瓶中的固体滴加一种液体,立即看到红色的小气球鼓起来。同学们纷纷猜测瓶内的固体和滴加的液体是什么,下面猜测可能正确的是( )
①锌和稀硫酸;②石灰石和盐酸;③氯化钠和水;④氢氧化钠和水;⑤硝酸铵和水
| A.①②③⑤ | B.①②④ | C.①②③⑤ | D.①③④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