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试剂。
(1)氢氧化钠固体曝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而使表面覆盖一层溶液,这一现象又叫____________;它还能 ,这一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所以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
(2)实验室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其原因是在常温下,氢氧化钠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缓慢地发生反应,产物使瓶口与瓶塞粘合在一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 + 2NaOH ="=" X + H2O,试推断X的化学式为 。
(3)生石灰的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在食品包装中,常用生石灰作干燥剂,其干燥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生成物可以改良硫酸型土壤,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②氧化汞受热分解:
③用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
④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⑤红磷与氧气反应:
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分解反应的是 。
在实验室选用如图中A~G的装置可以制取气体
(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H操作的现象。
(2)某同学选用装置A和F来制取氧气.请写出该方法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装置B和C,其中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要浸在液面下,其目的是:,与装置B相比,C装置的优点有:.
(4)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室制取氨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可以是(填序号);
②若用如图G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制取的NH3,请把图中的“导气管”补画完整.
(10分)下图1是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50℃时,30g氯化铵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g溶液。
(2)60℃时,将氯化铵和硫酸钠各35g分别溶于100g水中形成溶液,冷却到20℃时,有晶体析出的是。
(3)将40℃时上述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45℃,所得氯化铵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或“=”)硫酸钠的溶质质量分数。
(4)80℃时,将氯化铵和硫酸钠各6g分别加入到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溶解后,可观察到如图2所示的现象。你认为图2中(填“甲”或“乙”)物质是氯化铵。要使剩余的甲固体完全溶解,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金属随处可见,研究金属的性质可以更好地利用金属.
(1)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填字母序号).
(2)为了达到收旧利废节能减排的目的,从含有金属镁、铁、铜的粉末中,分离和提取出重要化工原料MgSO4和有关金属,甲车间做了如下实验:
①金属B是
②操作a的名称是;步骤②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反应。
(3)乙车间为回收金属,在、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发现滤液呈蓝色,则滤液中含有阳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某探究小组在学习分子知识后,拟开展实验验证:①分子是不断运动;②分子运动快慢受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影响。该小组向实验老师要来了玻璃棒、玻璃管、浓氨水、浓盐酸、棉花团等实验用品,并按下列操作进行实验。
实验I:实验步骤:如图所示,让两支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
实验现象:产生大量白烟。
(1)解释与结论:浓氨水与浓盐酸并无接触,但仍然发生了上述变化,由此可证明(从微粒的性质进行回答)。
(2)根据上述变化过程,说出浓盐酸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各一条:
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
实验II:如图所示,在玻璃管两端甲、乙处分别同时放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已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其运动速度越快。
(3)两物质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是_______(填“”或“
”);
(4)实验中,白烟较多处应该是在图中的_______处(填“A”、“B”或“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