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1年7月8日的《光明日报》报道,时值建党90周年,献礼影片纷纷登场。仅以1921年建党前后为背景的描述重大革命历史事件的影片就有多部,如《建党伟业》《湘江北去》《秋之白华》《情归陶然亭》等。
2011年7月1日前后,市场上上映的红色题材电影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其中《建党伟业》的包场预订已经到了8月份,零售票房也是后劲十足。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文化对经济的影响重大
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③文化生产力日趋重要
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湘江北去》打出的是青春激情的招牌,得到了青年观众的热捧。许多年轻人评价说,这是一部“给力”的青春电影。《湘江北去》的成功体现出

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科技的作用和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舌尖上的中国》是近年来收视率最高的一部记录片。它以美食作为窗口,用国际化的叙事方法,展示着中国的日常饮食流变、中国人在饮食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味觉审美,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中华饮食之美,进而感知中国的文化传统、社会变迁和人生百味。此部记录片的创作方法能够体现出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①文化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给予经济重大影响
③一定的精神文化需要相应的物质载体
④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能够增加国际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011年8月4日,“2011中国•龙人古琴文化艺术节”闭幕。来自两岸的400多位专家、学者、古琴演奏家、古琴爱好者相聚在一起,为厦门听众带来一场承载华夏文明的视听盛宴。 古琴文化艺术节期间还举办了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峰论坛,进一步扩大了两岸文艺界的合作交流。 这说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本身具有经济功能
②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有服务两岸经济的功能
③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有决定思维方式的育人功能
④文化对政治有反作用,通过文化交流就能实现祖国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在知识经济时代,有人把国家区分为“脑袋国家”和“躯干国家”,“脑袋国家”通过生产和输出知识产权支配“躯干国家”,“躯干国家”受“脑袋国家”的控制与盘剥。上述材料对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把文化创新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和目的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决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意游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这告诉我们

A.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D.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说:“人们在根本上所称为艺术作品的,总是理解为人的一个创造物,以便把它和自然作用的结果区别开来。”对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纯粹的自然物不能称之为文化
③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艺术作品是人对自然的审美意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