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左传·晋灵公不君》节选部分,完成小题。(共14分)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对下列文言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请先,不,则子继之。入:采纳、听从。
B.尚早,坐而假寐。假寐:假装睡觉。
C.民之主,不忠。贼:刺杀。
D.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自亡:独自逃跑。

下列各组文言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今近焉,请遗之暴霜露,斩荆棘,有尺寸之地
B.弃人用犬,虽猛何使尽之,而之箪食与肉
C.人谁无过,能改,善莫大焉倒戟以御公徒,免之
D.君能有终,则社稷固也未知母存否

下列句子中,未直接体现晋灵公“不君”的一组是(   )

A.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B.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C.吾知所过矣,将改之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D.公患之,使鉏麑贼之公嗾夫獒焉

作者交替运用简笔刻画和侧面描写来表现赵盾(宣子)这一主要人物。请从文中任意摘录两处运用简笔或侧写的句子,并简要分析赵盾这一人物的特点。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既字德容,冯翊高陵人也。太祖为司空,辟,末至。魏国既建,出为雍州刺
史。从征张鲁,别从散关入讨叛氐,收其麦以给军食。鲁降,既说太祖拔汉中民数
万户以实长安及三辅。是时,太祖徙民以充河北,陇西、天水、南安民相恐动,拢扰
不安,既假三郡人为将吏者体课,使治屋宅,作水碓①,民。遂安。
文帝即王位,初置凉州,以安定太守邹岐为刺史。张掖张进执郡守举兵拒岐,黄华、麴演各逯故太守,举兵以应之。既进兵为护羌校尉苏则声势,故则得以有功。凉州卢水胡伊健妓妾、治元多等反,河西大扰。帝忧之,乃召邹岐,以既代之。遣护军夏侯儒、将军费曜等继其后。既至金城,欲渡河,诸将守以为“兵少道险,未可深入声等锋还士奔戴余同乃送入”。既曰:“今武威危急,赴之宜速。”遂渡河。贼七千余骑逆拒军于鹯阴口,既扬声军由鹯阴,乃潜由且次出至武威。胡以为神,引还显美。既已据武威,曜乃至,儒等犹未达。既劳赐将士,欲进军击胡。诸将皆曰:“士卒疲倦,虏众气锐,难与争锋。”既日:“今军无见粮,当因敌为资。若虏见兵合,退依深山,追之则道险穷饿,兵还则出侯寇抄。如此,兵不得解。”遂前军显美。胡骑数千,因大风欲放火烧营,将士皆恐。既夜藏精卒三千人为伏,使参军成公英督千余骑挑战,敕使阳退。胡果争奔之,因发伏截其后,首尾进击,大破之。
酒泉苏衡反,与羌豪邻戴及丁令胡万余骑攻边县。既与夏侯儒击破之,衡及邻戴等皆降。遂上豌请与儒治左城,筑鄣塞,置烽候、邸阁以备胡。西羌恐,率众二万余落降。其后西平麴光等杀其郡守,诸将欲击之,既日:“唯光等造反,郡人未必悉同。若便以军临之,吏民羌胡必谓国家不别是非,更使皆相持著,此为虎傅翼也。”乃檄告渝诸羌:为光等所诖②误者原之;能斩贼帅送首者当加封赏。于是光部党斩送光首,其余成安堵如故。
既临:州十余年,政惠著闻。黄初四年薨。
(选自《三国志》卷十五)
【注】①水碓(dud:古代用水力舂米的设备。②诖(guà):欺。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掖张进执郡守举兵拒岐拒:抵御。
B.乃潜由且次出至武威潜:潜伏。
C.敕使阳退阳:假装。
D.郡人未必悉同悉:全,都。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张既采取的巩固边防的措施的一项是 ( )
①既说太祖拔汉中民数万户以实长安及三辅
②既假三郡人为将吏者休课,使治屋宅,作水碓
③黄华、鞠演各逐放大守,举兵以应之
④因大风欲放火烧营,将士皆恐
⑤遂上疏请与儒治左城,筑鄣塞,置烽候、邸阁以备胡
⑥乃檄告渝诸羌:为光等所诖误者原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既在太祖做司空的时候,曾征召他做官,但他没有去。魏国建立后,去征讨张鲁,太祖移民充实河北地区,人民恐惧骚动,扰攘不安,张既采取措施,给予安抚,民心安定。
B.当时,由于凉州、卢水一带的羌族部落纷纷反叛,致使河西一带遭到严重骚扰,文帝十分担忧。于是便召来邹岐替代张既的现有职务,而让张既专门统军平定叛乱。
C.酒泉郡的苏衡谋反,同时串通羌族的豪强邻戴等少数民族一万多人马攻打边境各县,张既同夏侯儒带领军队前往迎击,大败敌人,致使苏衡、邻戴等头目投降。
D.张既在少数民族聚居且没有完全归化、动乱频仍的地方任职二十多年,其间他因地制宜实施了许多好的政策,效果显著,影响广泛。黄初四年去世。

(18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题。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逖少孤,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
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时帝(元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屯于江阴,起冶铸兵器,得二千余人而后进,遂克谯城(豫州治所)。数遣军要截石勒,勒镇戍归附者甚多。时赵固、上官已、李矩、敦默等各以诈力相攻击,逖遣使和解之,示以祸福,遂受逖节度。逖爱人下士,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由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河上堡固(小城堡,又称“坞”)先有任子在胡者,皆听两属,时遣游军伪抄之,明其未附。诸坞主感戴,胡中有异谋辄密以闻,前后克获,亦由此也。其有微功,赏不逾日,躬自俭约,劝督农桑,克己务施,不畜资产,子弟耕耘负担樵薪。又收葬枯骨,为之祭騷,百姓感悦。石勒不敢窥河南,使成皋修逖母墓,因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
(《晋书·祖逖传》)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    遑:闲暇,功夫
B.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     遇:碰上
C.收葬枯骨,为之祭??      ??:祭祀时以酒酹地
D.逖不报书,而听互市       报:回复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      避地:迁地以避祸患
B.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     部曲:私家军队
C.遂受逖节度            节度:节度使,官名
D.河上堡固先有任子在胡者      任子:任官的子弟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
虽大风流不能鸣也
B.又收葬枯骨,为之祭騶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C.“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D.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阅读下列一段文言文,完成7~11题(15分,每小题3分)
(陶)侃性聪敏,勤于吏职,恭而近礼,爱好人伦。终日敛膝危坐,阃外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远近书疏,莫不手答,笔翰如流,未尝壅滞。引疏接远,门无停客。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光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乃命取其酒器、蒱①博之具,悉投之于江,吏将则加鞭扑。曰“樗蒱者,牧猪奴戏耳!老庄浮华,非先王之法言,不可行也。君子当正其衣冠,摄其威仪,何有乱头养望②自谓宏达邪!”有奉馈者,皆问其所由,若力作所致,虽微必喜,慰赐参倍;若非理得之,则切厉诃辱,还其所馈。尝出游,风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殖,家给人足。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为,后正会③积雪初晴,听事前余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及恒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选自《晋书》)
(注:①蒱:即樗蒱,古代一种赌博游戏。②乱头养望正会:用头发蓬乱来博取名望。③正会:大年初一聚会致贺。)
7.下列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爱好人伦品评人物。
B.阃外多事阃,国门。阃外,指统兵在外。
C.慰赐参倍加倍
D.听事前余雪犹湿听取下级汇报事情
8.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远近书疏,莫不手答③若非理得之
②引疏接远,门无停客④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9.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大禹圣者,乃惜光阴
②乃命取其酒器、蒱博之具
B.①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
②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
C.①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
②及恒温伐蜀
D.①吏将则加鞭扑
②则切厉诃辱
10.都表现陶侃“勤于吏职”的一组是
①阃外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
②远近书疏,莫不手答,笔翰如流,未尝壅滞
③引疏接远,门无停客
④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⑤乃命取其酒器、蒱博之具,悉投之于江
⑥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11.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陶侃对手下人“逸游荒醉”,都严加惩处,不但没收他们的酒器和赌博器
具,全部投到江中,而且一一加以鞭打。
B.陶侃反对当时流行的清谈之风,他认为老庄思想浮华,不合先王的礼法之
言,不可实行;也反对那种以不修边幅为高雅的习气。
C.陶侃能廉洁自奉,别人送礼如是劳动所得,礼物轻微也高兴,赏赐加倍;
如是非法所得,便严厉责备并退回原物。
D.陶侃做事极为精细,造船时所剩的锯末和竹头,虽是废物,也让人加以收
管,后来这两样东西都派上了用场。

(18分,每小题3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5题。
郑浑字文公,河南开封人也。太祖闻其笃行,召为掾,复迁邵陵令。天下未定,民皆剽轻,不念产殖;其生子无以相活,率皆不举。浑所在夺其渔猎之具,课使耕桑,重去子之法。民初畏罪,后稍丰给,无不举赡,所育男女,多以郑为字。迁左冯翊,时梁兴等略吏马五千余家为寇抄,诸县不能御,皆恐惧。议者悉以为当移就险,浑曰:“兴等虽有随者,率胁从耳。今当广七降路,宣喻恩信。而保险自守,此示弱。”乃聚敛吏民,治城郭,为守御之备。遂发民逐贼,明赏罚,与要誓,其所得获,十以七赏,百姓大悦,皆愿捕贼,多得妇女、财物。贼之失妻子者皆还求降。浑责其得其他妇女,然后还其妻子,于是转相寇盗,党与离散。兴等惧,将余众聚鹿卩城。太祖使夏侯渊就助郡击之,由是山贼皆平,民安产业。太祖征汉中,以浑为京兆尹。浑以百姓新集,为制移居之法,使兼复者与单转者相伍,温信者与孤老为比,勤稼穑,由是民安于农。及大军入汉中,运转军粮为最。又遣民田汉中,无逃亡者,太祖益嘉之。文帝即位,迁沛郡太守。郡界下湿,患水涝,百姓饥乏。浑曰:“地势洿下,宜溉灌,终有鱼稻经久之,此丰民之本也。”遂躬率吏民,兴立功夫,一冬间皆成,比年大收,顷亩岁增。转为魏郡太守,又以郡下百姓苦乏材木,乃课树榆为篱,并益树五果;榆皆成藩,五果丰实。民得财足用饶。
《三国志·卷十六》
注释:①太祖:指魏武帝曹操。②左冯翊:官名,相当于太守。③兼复者:男女人口众多的民户。
10、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秋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稍丰给稍:稍微
B.宣喻恩信喻:晓喻,使……明白
C.温信者与孤老比比:近邻
D.民得财足用饶用:使用的东西
11、对下列两组虚词的用法和意思的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相其生子无以相活(2)以浑以百姓新集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
A.两个“相”的用法相同,意思不同;两个“以”的用法相同,意思相同
B.两个“相”的用法不同,意思相同;两个“以”的用法不同,意思不同
C.两个“相”的用法相同,意思相同;两个“以”的用法相同,意思不同
D.两个“相”的用法不同,意思不同;两个“以”的用法不同,意思相同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治城郭,为守御之备。
B.乃课树榆为篱
C.太祖益嘉之
D.而保险自守,以示弱也

李义琰,魏州昌乐人,其先出陇西望姓。及进士第,补太原尉。李勣为都督,僚吏惮其威,义琰独敢廷辨曲直,勣甚礼之。徙白水令,有能名,擢司刑员外郎。义琰姿体魁秀,博学,有智识。累迁中书郎。上元中,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兼太子右庶子。高宗欲使武后摄国政,义琰与郝处俊固争,事得寝。章怀太子之废,尽赦宫臣罪,庶子薛元超等皆蹈舞,义琰独引咎涕泣,搢绅义之。帝每顾问,必鲠切不回。宅无正寝,弟义琎为市堂材送之。义琰曰:“以吾为国相,且自愧,尚营美宇,是速吾祸,岂爱我者邪?”义琎曰:“凡仕为丞尉,且崇第舍,兄位高,安可逼下哉?”答曰:“不然。事难全遂,物不两兴。既处贵仕,又广居宇,非有令德,必受其殃。”卒不许。后其木久腐,乃弃之。(《新唐书·李义琰传》)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义琰独引咎涕泣引咎:把过失归于自己。
B、宅无正寝正寝:指安睡之处。
C、安可逼下哉逼下:狭窄低矮。
D、又广居宇居宇:居住的房屋。
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13.①勣甚礼之②搢绅义之
A、①李勣很有礼貌②官员们认为他有道义
B、①李勣很礼待他②官员们认为他有道义
C、①李勣很礼待他②官员们能坚持正义
D、①李勣很有礼貌②官员们能坚持正义
14.事难全遂,物不两兴。
A、事情很难全都如意,事物也不能两方面都兴盛。
B、事情困难就要保全,事物也不能两方面都兴盛。
C、事情困难就要保全,事物也不会让两方面高兴。
D、事情很难全都如意,事物也不会让两方面高兴。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