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欲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物质的量比为1:1),先将样品溶解,然后加热至表面出现晶膜后再冷却,过滤得硝酸钾晶体;再将母液加热至大量晶体析出后,用余热蒸干,得氯化钠晶体 |
B.摘下几根火柴头,浸于水中,片刻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AgNO3溶液、稀硝酸,若出现白色沉淀,就说明含有氯元素 |
C.实验室制取肥皂:将适量植物油、乙醇和NaOH溶液混合,并不断搅拌、加热,直到混合物变稠,即可得到肥皂 |
D.阿司匹林制备实验中,在粗产品中加入饱和NaHCO3溶液处理除去水杨酸聚合物 |
某试液中只可能含有K+、NH4+、Fe2+、Fe3+、Cl-、SO42-、NO3-、AlO2- 中的若干种离子,离子浓度均为0.1 mol·L-1,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法确定原试液中是否含有Fe3+、K+ |
B.滤液X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有NH4+、Fe3+、H+和Al3+ |
C.无法确定沉淀B的成分 |
D.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为NH4+、Fe2+、NO3-、SO42- |
常温下,现有0.1mol/L的NH4HCO3溶液,pH=7.8。已知含氮(或含碳)各微粒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种微粒的浓度占各种微粒浓度之和的分数)与pH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溶液的pH=9时,溶液中存在下列关系:c(NH4+)>c(HCO3-)>c(NH3·H2O)>c(CO32-) |
B.NH4HCO3溶液中存在下列守恒关系:c(NH4+)+c(NH3·H2O)+c(H+)=c(OH-)+2c(CO32-)+c(H2CO3) |
C.往该溶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时NH4+和HCO3-浓度逐渐减小 |
D.通过分析可知常温下Kb(NH3·H2O)>Ka1(H2CO3) |
一种三室微生物燃料电池污水净化系统原理如图所示,图中有机废水中有机物可用C6H10O5表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b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
B.b电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 |
C.a电极反应式:C6H10O5+24e-+7H2O===6CO2↑+24H+ |
D.中间室:Na+移向左室,Cl-移向右室 |
下列有机物相关描述不正确的:
A.按照有机物系统命名法,化合物![]() |
B.甲醇、乙二醇、丙三醇都为饱和醇,熔沸点依次递增 |
C.甘氨酸H2N-CH2COOH、丙氨酸CH3CH(NH2)COOH、谷氨酸HOOCCH2CH2CH(NH2)COOH一定条件下形成链状三肽的结构最多有33种 |
D.分子式为C5H10O2的所有酯类的同分异构体共有9种 |
X、Y、Z、W、R属于短周期主族元素。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Y元素的单质常通过分离液态空气得到,Z元素的单质是常见的半导体材料,W与Z同族,R与Y同族,其单质有杀菌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X与Y形成的两种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均为1∶2,且均能与水反应。 |
B.根据非金属性强弱,不可能由Z的最高价氧化物制出W的最高价氧化物。 |
C.Y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和热稳定性均大于R的简单氢化物。 |
D.向两份BaCl2溶液中分别通入RY2、WY2,均无白色沉淀生成,但一段时间后,通入RY2的一份中可能产生沉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