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部署,强调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由及作用
满足人民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请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评析“文化体制改革就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改革开放30年,使中国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中华民族5000的历史长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大大的弯。阅读表格内容并填写下表。
中国模式 |
典型区域经济 发展模式 |
最初表现 |
经济学依据 |
珠江模式 |
由于不能解决温饱问题,仅1978年8月,广东省偷渡外逃者就达6709人。 借助珠三角毗邻港澳这一优势,外向型经济风生水起。 |
||
温州模式 |
原来温州人因为穷,被成为“可怜的温州人”。 外出的温州人回乡建立家庭工厂,通过“小商品、大市场”带动家庭工业生产,非公有经济进入黄金发展期。 |
||
苏南模式 |
土地承包后,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乡镇办工业,是农民自己找到的一条“活路”。 |
2009年10月20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第六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式上讲话指出:中国与东盟各国地缘相近,文化相通,友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多年来,双方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入,睦邻友好关系顺利发展,经贸合作作为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基石,结出了丰硕成果。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进程启动以来,双方贸易和投资快速增长,经济联系日益加深。目前,中国东盟已互为第四大贸易伙伴,今年前9个月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双边贸易额仍接近1500亿美元。双方相互投资不断扩大,至今累计已超过600亿美元。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已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试运用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加强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的正确性。
材料1:广东省某市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图
材料2:该市每百户城乡居民家庭生活消费品拥有量对比图
材料3 :时逢改革开放30 周年,2008 年10 月9 一12 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三农”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千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新的战略部署。三中全会把“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作为到2020 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之一。
注: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农村,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 l )材料1 、材料2 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 2 )运用《经济生活》相关道理简要分析材料1与材料2之间的内在联系。
( 3 )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经济全球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勇敢地迎接这一挑战。
简要回答:
(1)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有哪些?
(2)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如何去迎接它带来的挑战?
在中央关于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部署下,我国自上而下已打响扩内需保增长和努力保持出口稳定增长的攻坚战。去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了缓解出口企业困难、保持对外贸易增长的7项政策措施,包括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稳步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改善进出口金融服务、扩大国内有需求的产品进口、促进投资和贸易互动、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强和改善多双边经贸关系等。现在,随着这些政策“组合拳”的落实到位,政策的积极效应正在逐步显现。进入3月份,我国外贸形势终于开始出现积极信号和可喜变化,虽然进出口总值、出口和进口同比分别下降20.9%、17.1%和25.1%,但下降幅度比1-2月的同比降幅分别减少6.3个、4个和9.1个百分点;按平均工作日水平的可比口径计算环比指标,3月份进出口总值环比大幅增长23.8%,其中出口增长32.8%,进口增长14%。
调用有关经济学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国家实施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