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将河流年径流总量平均分布在全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层厚度,称为年径流深度,以毫米计。它直观地反映各地区年径流量的大小。据此并读表回答问题。

河名
流域面积
(平方千米)
长度(千米)
河口年平均流量(立方米/秒)
年径流总量
(亿立方米)
长江
1 808 500
6 397
33 980
9 623.71
珠江
453 690
2 214
11 070
3 360.00
黄河
752 443
5 464
 1 820
574.50
淮河
187 000
1 000
1 110
621.00

四条河流中,年径流深度最大的是(  )

A.长江 B.珠江 C.黄河 D.淮河

导致四条河流年径流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流域面积 B.降水补给 C.河流长度 D.流域内地貌特征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形态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29-31题。

下列关于该城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建国前,公路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最大
B.建国后,铁路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最大
C.建国以来城市化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D.郊区城市化是城市扩展的主要途径

该城市向外扩展的主要自然条件优势是()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

形成城市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的主导因素是()

A.运输距离 B.运输质量
C.运输速度 D.运输数量

城市化进程大幅度改变了原有的水文生态。专家在进行城市化、下水道普及率以及径流量的相关分析研究时,将三者之间关系归纳如图。读图回答27-28题

该图反映了

A.城市下水道普及率越高,产生径流越少 B.城市化水平越高,产生径流越少
C.与城市相比,农村产生径流少 D.城市化水平越高,对水体污染越严重

依据该模式推断,某地区1970年时城市化程度20℅,下水道普及率40℅;2000年城市化程度90℅,下水道普及率80℅.若年降水量不变,则2000年产生的径流量相当于1970年的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两倍 D.三倍

右图是我国东部某山地地形剖面图及自然带垂直分布图,读图完成25-26题。

该山地位于

A.华南热带湿润地区
B.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
C.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D.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

读甲处风向的形成示意图,其中a、b、c表示受力状况,完成23-24题。

与甲处风向相同的风带是

A.南半球的信风带 B.南半球的西风带
C.北半球的信风带 D.北半球的西风带

高气压位于甲处的

A.东南方 B.北方 C.西南方 D.南方

下图为我国两省会城市位置图,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①、②两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

A.河流、矿产 B.科技、地形
C.政治、交通 D.矿产、旅游

如果北京时间18时时两城市正好日落,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中海气候区域进入雨季
B.我国东部地区的河流正值汛期
C.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D.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南极附近出现极昼

如果①城日出12分钟后正好②城日出,则这一天两城的日出方位为

A.正东方 B.①城为东北方,②城为东南方
C.东北方 D.①城为东南方,②城为东北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