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做“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先测得摆线长为101.00cm,摆球直径为2.00cm,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为101.5s。则:
(1)他测得的重力加速度g= m/s2。(计算结果取三位有效数字)
(2)他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原因是( )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 |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
C.开始计时,秒表时迟按下。 |
D.实验中误将49将全振动计为50次。 |
(3)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实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L并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出一组对应的L和T的数值,再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将所得数据连成直线,并求得该直线的斜率K。则重力加速度g= 。(用K表示)
某物理兴趣小组要精确测量某电压表的内阻,实验室可供选择的器材如下
待测电压表V(量程2V,内阻约为4kΩ)
毫安表mA(量程2 mA,内阻约为500Ω)
直流电源(电动势E约为4V,内阻不计)
定值电阻三个(R1 =2000Ω,R2 =8000Ω,R3 =12000Ω)
滑线变阻器R(最大电阻20Ω,额定电流1.5 A)
开关S及导线若干
要求测量时两电表指针偏转均超过其量程的一半。
(1)有同学拟将待测电压表和毫安表直接串联接入电压合适的测量电路中,测出电压和电流值,再计算电压表的内阻Rv。该方案不可行的原因是
(2)为了精确测量电压表的内阻,在答题纸的方框中设计出合理的实验电路,并标明选定的定值电阻的符号。
(3)电路接通后,若某次测量时电压表读数为U,电流表读数为I,则电压表内阻的表达式RV=。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和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质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N的取值,可知三根绳子的拉力大小TOA、TOB和TOC,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若N3=4,N1 =1,N2 =2,可以完成实验
B.若N3=4不变,为了完成实验,每次操作都必须使结点O在同一位置
C.无论在C处挂几个钩码,每次实验都必须记录OA、OB、OC三
段绳子的方向和所挂钩码的个数
D.为了减少误差,在OA、OB两段绳子上选取相对较远的两点来确定
拉力的方向
(1)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演示沙摆做简谐运动的图象。当盛沙的漏斗下面的薄木板被水平拉出时,做简谐运动的漏斗漏出的沙在板上形成的曲线如图乙所示,实验测得图中4个点A、B、C、D间的距离分别为AB=0.25cm、BC=0.75cm、CD=1.25m,则木板做______(匀速、匀加速、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沙摆的摆长为L=1m,则木板运动的加速度约为______m/s2(计算中可以认为)
(2)待测电阻Rx的阻值在80Ω~100Ω)之间,现要测量其电阻的阻值,实验室提供如下器材:
A.电流表A1(量程50mA、内阻r1=10Ω)
B.电流表A2(量程200mA、内阻r2约为2Ω)
C.电流表A3(量程O.6A、内阻r3约为O.2Ω)
D.定值电阻R0=30Ω
E.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为10Ω)
F.电源E(电动势为4V)
G.开关S、导线若干
①某同学设计了测量电阻Rx的一种实验电路原理如图甲所示,为保证测量时电流表读数不小于其量程的,M、N两处的电流表应分别选用:M为_______;N为_______。(填器材选项前相应的英文字母); 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由a到b滑动,M的示数会,N的示数会。(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在下列实物图乙中已画出部分线路的连接,请你以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剩余的线路连接。
③若M、N电表的读数分别为IM、IN ,则Rx的计算式为Rx=______________。
(9分)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测量一待测电阻的阻值。可选用的器材(代号)与规格如下:
电流表A1(量程250mA,内阻r1为5Ω);
标准电流表A2(量程300mA,内阻r2约为5Ω);
待测电阻R1(阻值约为100Ω);
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10Ω);
电源E(电动势约为10V,内阻r约为1Ω);
单刀单掷开关S,导线若干。
⑴要求方法简捷,并能测多组数据,请在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并标明每个器材的代号。
⑵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用测的量表示待测电阻R1的计算公式是R1=________。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探究“橡皮筋做的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实验开始前,他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①②
③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图中是小车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的情形,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 当我们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每次橡皮筋都拉伸到同一位置释放。 小车在实验中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
(1)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只在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应采取的措施是;
(2)每次实验得到的纸带上的点并不都是均匀的,为了计算出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纸带的部分进行测量;
(3)同学们设计了以下表格来记录数据。其中w1、w2、w3、w4 ……表示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 v1、v2、v3、v4、……表示物体每次获得的速度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 |
w |
w1 |
w2 |
w3 |
w4 |
…… |
v |
v1 |
v2 |
v3 |
v4 |
…… |
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w—v图象,由图象形状得出结论。他们的做法是否合适?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