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寄生虫能靠不同方法在具免疫力的人体内生存,称为免疫脱逃作用,如非洲睡眠病原虫。病人感染该寄生虫并出现血症时,血液中的虫数会按着一周左右的周期而波动,每一次波动中,新的虫体都具有新的表面抗原,虽然宿主会再对新的表面抗原产生另一拨新的抗体来对抗,但在歼灭虫体之前,寄生虫表面的抗原又改变了,因此使用传统方法制备疫苗来预防感染的做法都失败了。请根据上文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寄生虫表面抗原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
B.由于病人体内新抗体产生的速度总是慢于虫体表面抗原的改变的速度,因此虫体可以有效脱逃抗体的消灭 |
C.人在患一次流感治愈后,今后还有可能再患流感 |
D.用传统方法制备疫苗来预防感染的做法都失败的原因是体内产生的抗体浓度不够 |
下列变化属于基因突变的是( )
A.玉米子粒播于肥沃土壤,植株穗大粒饱;播于贫瘠土壤,植株穗小粒瘪 |
B.黄色饱满粒与白色凹陷粒玉米杂交,F2中出现黄色凹陷粒与白色饱满粒 |
C.在野外的棕色猕猴中出现了白色猕猴 |
D.21三体综合征患者第21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一条 |
下列关于大肠杆菌某基因的碱基序列的变化,对其所控制合成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影响最大的是(不考虑终止密码子)( )
—ATG GGC CTG CTG A …… GAG TTC TAA—
1 4 7 10 13 100 103 106
A.第6位的C被替换为T |
B.第9位与第10位之间插入1个T |
C.第100、101、102位被替换为TTT |
D.第103至105位被替换为1个T |
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基因突变的频率是相同的 |
B.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 |
C.一个基因可以向多个方向突变 |
D.细胞分裂的中期不发生基因突变 |
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物随环境改变而产生适应性的突变 |
B.由于细菌的数量多,繁殖周期短,因此其基因突变率高 |
C.有性生殖的个体,基因突变不一定遗传给子代 |
D.自然状态下的突变是不定向的,而人工诱变的突变是定向的 |
某基因在复制过程中,一个碱基被替换,结果导致该基因控制的生物性状( )
A.发生改变 | B.不发生改变 |
C.变得对自身不利 | D.不一定发生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