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绵羊“多利”
1997年英国《自然》杂志公布了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威尔莫特等人的研究成果:经过247次失败之后,他们在1996年得到了一只名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绵羊。
“多利”绵羊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a)“多利”__________由母羊的卵细胞和公羊的精细胞受精的产物,_________“换核卵”一步一步发展的结果,_______是“克隆羊”。
“克隆羊”的诞生,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它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换进去的是体细胞的核,而不是胚胎细胞核。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多利”绵羊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下列文字为文中(a)处的原文,但改变了本来的程序,请重新调整语序。
①手术完成之后,用相同频率的电脉冲刺激换核卵,让“苏格兰黑面羊”的卵细胞与“芬多席特”母羊乳腺细胞的核相互协调,使这个“组装”细胞在试管里经历受精卵那样的分裂、发育而形成胚胎的过程。
②与此同时,从怀孕三个月的“芬多席特”六龄母羊的乳腺细胞中取出核,立即送入取走核的“苏格兰黑面羊”的卵细胞中。
③威尔莫特等学者先给“苏格兰黑面羊”注射促性腺素,促使它排卵。
④然后,将胚胎巧妙地植入另一只母羊的子宫里。
⑤得到卵之后,立即用极细的吸管从卵细胞中取出核。
⑥到去年7月,这只“护理”体外形成胚胎的母羊终于产下了小绵羊“多利”。
正确的语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划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关联词是
A.不是……就是……所以 |
B.不是……而是……因此 |
C.不仅……而且……因而 |
D.如果是……而不是……就 |
“克隆羊”的诞生,为什么在全世界引起“轰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①2014年10月29日,第五届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在百色园博园隆重开幕。
②百色园博园,位于百色市龙景新区。园博园用地总面积60公顷,总投资4.5亿元;同时配套的主展馆和商业街总投资2.9亿元,工程建筑总占地1.41万平方米,道路广场、绿化用地、水体区域总面积88.38万平方米。
③园博园的整个园区形成"一环、两园、十四个景观亮点"的布局结构。"一环"即观光主环线,是贯穿整个园区的重要路线,形成园区景观线;"两园"即A、B两个园区,两园区主题不同,风格各异,各有特色;"十四个景观亮点"即由园博园主展馆、民族特色桥、民族广场、和平广场、欢乐花海等极富个性的景点构成十四个功能分区。
④园博园建设的独特之处是在坡地上造园,由于地形坡度大,植物、建筑等园林依山就势,景观呈现丰富的立体层次变化。园博园的路网同样受地形条件影响,形式多为自由曲线,富有连续动感,游人穿行于美景之间,会有稳步换景的视觉效果。
⑤园博园设有野生动物生态养殖园,为增加园博园的灵气,增添园博园的亮点,设计者把野生动物生态养殖融入园林园艺建设,在A园区一隅设有野生动物养殖园,园内有天鹅、草泥马、鹦鹉等野生动物,在这里游客可以与野生动物进行"零距离"交流。
⑥园博园的主题是"毓色百色•民族风情"。园博园的建设凸显百色的民族特色,全方位向游客展示百色悠久的历史和多彩的民族文化,如民族广场、大团结雕塑、神蛙桥、风情街、景观运河、文化风景墙等。
⑦园博园展示广西各地民族文化风情和园林艺术精华。全区14个城市的展园,景观设计风格各异,体现了浓郁的民俗风情和精湛的园林艺术。其中,百色展园运用"编织"的设计理念,将壮族纹样、铜鼓、革命之火等诸多文化符号融入到设计中。展园造型新颖独特,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⑧园博园的建成创造了百色城市公园建设史上的四个之最:一是用地面积最大,成为全市目前面积最大的城市公园;二是建设时间最短,建设时间大约7个月;三是功能内容最丰富,综合了旅游休闲、儿童游乐、科普教育、文物展览等功能;四是辐射效应最强,带动住房、教育、旅游等同步发展。
⑨百色园博园,这一城市公园将永久保留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为革命老区提供一个高水准的综合性公园。
1. |
下列关于选文说明对象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
下列说法与原谅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3. |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题。
乡野高人
①我行走在山野,迷路了。
②问道于田间一位老汉。此刻江南的天空烟雨迷蒙,他穿蓑戴笠,躬身插秧。当他直起腰时,愣愣地,看了我半天。突然说,要不,去我家坐坐?对于他的邀约,我感到好奇,也特别愿意。
③他的村庄,坐落在河边,一条浅浅的河,盈满清亮的溪水,河床散落大小参差的麻石,一座古朴的石桥高高架起,沟通两岸。农妇捣衣声从桥下传出,在空寂的山野发出响亮的回声。
④跟随老汉来到他家。他站在客厅靠墙的一只方桌前仰 望正面的墙壁。墙上,相框里两位老人面容慈善,挂着永恒的微笑,看堂屋里的人走来走去——想必是老汉的父母了。老汉坐着,一直盯着相框看。我一时无言,沉默。突然,他指着相框,说:“你瞧,这像是我画的。
⑤我愣在那里,半天不知道如何反应。突兀的一句话,仿佛是对我心理的突袭,我的确猝不及防,因为那画画得太好了。他背对着我,似乎心中有所料定,笑了,然后急促地去了房间,拿出一叠纸,冲着我,拍一拍,真的是我画的,这些都是我画的!
⑥这回我相信了,但还是惊愕未消。老汉异常兴奋,此刻话语已如小河流水,绵绵不断。
⑦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几乎人迹罕至、与世隔绝的。山里的人,不知山外有城。见过世面的,只有几个村干部。那时的老汉尚年轻,心里却一直埋着一桩心 思。看日渐衰落的爹娘,想给他们留个影,做身后的纪念。打听好了去城里的车与路,下了排除万难的决心。这时爹娘却先后病倒在床,难以长途跋涉了。
⑧某天,老汉扛着锄头上山挖树桩,遇见了一位写生的画家。一枝铅笔,一袋烟的功夫,就将眼前的东西搬到了纸上。老汉觉得太神奇了,讷讷地向他请教,画家说这可不是一日之功啊,但还是教了他一些基本的训练方法。于是,回家练。开始,握惯了锄头的手握铅笔,戳出满纸筛眼一样的小窟窿。老汉不放弃,见纸就画。
⑨终于,有一天,他看见鸟在纸上飞,小鸡小鸭在纸上奔跑戏水,门前的河和屋后的山都在纸上安妥了。他开始画父母。刚画,不是画丢耳朵,就是画斜了眼睛。
⑩爹娘忘了疼,咧嘴微笑,让他照着画。而他满脑子,除了庄稼,就是画,梦里,一只手还在空中握笔飞舞。
⑪几年后,他把画好的像给爹娘看,爹娘边照镜子,边看画像,大笑,笑得嘴就一直没有合上。
⑫说到此,眼前的老汉,神情由亢奋而黯然:像画好没多长时日,爹娘就相继走了。我这 一辈子最不孬的地方,就是把爹娘的样子留下来了,一模一样,没有走模子。
⑬看一张张画,家禽、飞鸟、村庄、树木、河流、山川写意纸上,虽不求章法,但传神、生动,我一直处在惊愕中。当我称他为“高人;时,老汉同样惊愕,他在误解中澄清:村里人都说我个子矮。
⑭回去的路上,我被绿色包围,四周的田畴是绿的,空气也是绿的,人似乎在一杯绿茶中沉浮。
⑮世事也怪,我接触到的有些人,大半辈子都在揪着自己的头发往上拔,刻意想成为高人,终究还是庸人。有些人,只是想达成生活中的某种朴素愿望,一不小心,却成了高人。
(选自《青年博览》2014年第21期,有删改)体会领我看画过程中,“老汉”的心理活动,按顺序填在空格处。
料定——()——()——惊愕分析第⑥段画线的句子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这回我相信了,但还是惊愕未消。联系上下文赏析第⑭段。
回去的路上,我被绿色包围,四周的田畴是绿的,空气也是绿的,人似乎在一杯绿茶中沉浮。阅读全文,概括老汉的性格特征。
老农的朴素愿望是什么?你有什么愿望,为了实现愿望你打算怎么做?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题。
神奇的量子通信
时至今日,究竟有没有一种绝对不可破译的保密方式,能让传送的信息绝对安全可靠?量子通信,就是迄今为止唯一被严格证明是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力学基本原理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新型通信方式。理论上,量子通信可实现无条件安全的链路数据传输,被认为是保障未来通信安全最重要的技术手段。
量子是微观物理世界中的基本单位,一个最最小的单元。量子理论主要包括量子测不准原理和量子纠缠。
早在1927年,德国 科学家海森堡就提出了量子测不准原理。在现代科学认知中,几乎任何已知事物都是可测的,但量子是个例外。以制造硬币为例,制造硬币的基本前提是测定模板、再行复制。但在量子世界,这枚“硬币”是不确定的,你根本没法测量它,量子一旦被测量,还来不及被复制,它就不是原来那个量子了。
如果将这一原理应用在通信技术上,就是天然的保密通信手段。
在通信中,对方的话通过座机、手机等有线、无线终端,远距离传送到你的耳朵里。如果他人要窃听你们的对话,必须完成这个对话的复制过程。如果这段通话被加密, 那么必须先复制到密码,再解密为正常通话。
可以说,一旦通信中的信息和密码用量子来承载,就是不可复制的。
我们把想要保密传输的信息加载到一个个不可能被准确观测和复制的量子上,如果有人打算在途中窃听信息,一“碰”,它的状态就改变了,窃听者拿到的只会是一堆 毫无用处的信息。
量子通信的另一个核心内容是隐形传输,是利用光子等基本粒子的量子纠缠原理来实现保密通信的。在量子力学里,两个粒子在经过短暂时间的彼此耦合之后,单独搅扰其中任意一个粒子,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另外一个粒子的性质,尽管两个粒子之间可能相隔很长一段距离。这种关联现象被称为量子纠缠。
在量子通信系统中, 信息的发送方和接收方共享两个存在纠缠关联的光子。当发送方将信息赋予一个光子时, 接收方的纠缠光子就会几乎同时发生一致的变化,瞬间完成信息的传输,从根本上杜绝了被窃听、被截获的可能。
(有删改)概括量子通信的两个神奇之处。
文中划线句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结合文段,并合理想象,举例说明量子通信技术会在哪些方面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安全服务?
槐花
①自从移家朗润园,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时候,我一出门向西走,总是清香飘拂,溢满鼻官。抬眼一看,在流满了绿水的荷塘岸边,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就能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闪着银光;花朵缀满高树枝头,开上去,开上去,一直开到高空,让我立刻想到在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万古雪峰。
②这种槐树在北方是非常习见的树种。我虽然也陶醉于氤氲①的香气中,但却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惯了。
③有一年,也是在这样春夏之交的时候,我陪一位印度朋友参观北大校园。【A】走到槐花树下,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④“真好看呀!这真是奇迹!”
⑤“什么奇迹呀?”
⑥“你们这样的花树。”
⑦“这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们这里多得很。”
⑧“多得很就不了不起了吗?”
⑨我无言以对,看来辩论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了。可是他的话却对我起了作用:我认真注意槐花了,我仿佛第一次见到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识。【B】
⑩在沉思之余,我忽然想到,自己在印度也曾有过类似的情景。我在海德拉巴看到耸人云天的木棉树时,也曾大为惊诧。碗口大的红花挂满枝头,殷红如朝阳,灿烂似晚霞,我不禁大为慨叹:
⑪“真好看呀!简直神奇极了!”
⑫“什么神奇?”
⑬“这木棉花。”
⑭“这有什么神奇呢?我们这里到处都有。”
⑮【C】陪伴我们的印度朋友满脸迷惑不解的神气。我的眼睛瞪得多大,我自己看不到。现在到了中国,在洋槐树下,轮到印度朋友(当然不是同一个人)瞪大眼睛了。
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容易解释的: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客观地去观察。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吗?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
⑰我想自己先试一试看,果然有了神奇的效果。【D】我现在再走过荷塘看到槐花,努力在自己的心中制造出第一次见到的幻想,我不再熟视无睹,而是尽情地欣赏。槐花也仿佛是得到了知己,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洋槐,似乎在喃喃自语,又对我讲话。周围的山石树木,仿佛一下子活了起来,一片生机,融融氤氲。荷塘里的绿水仿佛更绿了;槐树上的白花仿佛更白了;人家篱笆里开的红花仿佛更红了。风吹,鸟鸣,都洋溢着无限生气。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
(选自《季羡林散文集》,有删改)
【注】①氤氲(yīnyūn):形容烟或云气浓郁。文章第三段至第十五段写了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
下面的句子是文章原句,请选择它在文中的正确位置()
我在它身上发现了许多新的以前从来没有发现的东西。
A.【A】处 | B.【B】处 | C.【C】处 | D.【D】处 |
第十六段划线句中“这种习惯指文中的哪一句话”?
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三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效果?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拟态--神奇的自然礼物
康乐
①当你在森林小径散步时,可能会看到一片不起眼的枯叶,但你的脚还没有踏上去,"枯叶"却突然飞起,瞬间变成一只闪耀着墨蓝色光泽的美丽蝴蝶。它翩然飞去,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原来是罕见的枯叶蝶。
②你或许还会看到一只虎甲在路上迅速跳动,细看却觉蹊跷--"虎甲"竟然长着超长的触角!原来这是一种螽斯①的若虫②,它模拟虎甲的体色、外形和跳跃行为,以防被猎食。直至完成最后一次蜕皮,它就会成为一只巨大的螽斯,前翅宽阔,脉络清晰,像一片树叶。
③这就是大自然里奇妙的拟态!
④拟态,表现为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或周围自然界物体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很高,简直难以分辨,可以保护其中某一物种或两个物种。这种相似性可表现在外形、颜色、气味、鸣声和行为等方面。拟态非常神奇,也很常见,在动物、植物和真菌界都存在,也吸引了很多科技工作者探究其原因和机制。
⑤已有的科学研究认为,一方面,大自然的"进化接力赛"促进了不同物种之间互惠互利的协同进化,导致了拟态;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相似的选择压力而导致的平行进化也会促进拟态的发生。研究者推测导致拟态的生物机制可能是这样的:第一步是与调节形态变化有关的修饰基因发生突变;第二步是具更小表型影响的基因受到了选择,导致相似性程度增加。事实上,亲缘关系很近的动物并不都采用拟态的对策适应环境。相似的基因组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表型变异和分化?更多物种的拟态及其机制仍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
⑥拟态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大自然的馈赠,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神奇、复杂和美丽,使自然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多样和有序。拟态的美学特征也经常让我们深感意外,同时也让我们领悟到它存在的道理,从而激发我们的好奇心。
(选自《大自然》总第183期,有删改)
【注】①螽(zhōng)斯:一种昆虫。②若虫:蝗虫等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在卵孵化之后,翅膀还没有长成期间,外形跟成虫相似,但较小,生殖器官发育不全,这个阶段的昆虫叫做若虫。
1. |
读①-④段,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枯叶蝶和螽斯都有外形和两个方面的拟态,而螽斯的拟态还表现在方面。 |
2. |
文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答出一种说明方法即可) |
3. |
从第四段看,拟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
4. |
第五段对拟态原因和机制分析的顺序不能颠倒,为什么? |
5. |
从全文看,拟态有什么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