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川、陇、黑四省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表(2006年),回答问题。
省份 |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
耕地面积 (万公顷) |
水资源总量 (亿立方米) |
木材总蓄积量 (亿立方米) |
① |
34.3 |
532.5 |
1865.8 |
15.8 |
② |
53.5 |
1539.1 |
727.9 |
15.0 |
③ |
51.9 |
542.4 |
404.4 |
0.4 |
④ |
31.1 |
361.0 |
184.6 |
2.0 |
下列有关四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省西部是该省种植业最集中的地区 |
B.②省东部有我国著名的商品棉基地 |
C.④省北部灌溉用水主要是黄河水 |
D.③省南部农业耕作制度是一年两熟 |
③省南部近年来耕地面积不断减小,粮食减产,其主要原因是( )
A.大量耕地转变成城市建设用地 |
B.不合理的开垦造成土地荒漠化,土地生产力下降 |
C.乱砍滥伐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
D.退耕还林造成耕地面积减小 |
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某区域2000~2004年湿地的转化(单位:hm2)
注: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
A.水库坑塘海涂水田河渠 |
B.河渠水田海涂水库坑塘 |
C.水田河渠水库坑塘海涂 |
D.河渠水库坑塘海涂水田 |
与2000年相比,2004年该区域()
A.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 | B.水鸟栖息地减少 |
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 D.湿地面积减少 |
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
D.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
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有()
A.沙尘暴频度减少 |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
C.土壤盐碱度升高 |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
植树造林是治理风沙的有效措施。上右图表示某沙区生物治沙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三幅图按治沙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
A.A→B→C | B.B→C→A | C.B→A→C | D.C→A→B |
在我国进行这项工作时,最适宜选种的植物是()
A.杨树 | B.桦树 | C.沙拐枣 | D.柳树 |
我国启动“煤变油”战略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①我国的煤炭资源大量过剩②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
③减轻我国对国际市场中石油产品的依赖程度④缓解我国铁路运输紧张的状况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读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图,回答下列各题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经济的核心部门是()
A.原料工业 | B.加工工业 | C.采掘业 | D.冶金业 |
围绕能源开采,山西省构造的产业链是()
①煤—电—铝②煤—焦—化③煤—气—液④煤—铁—钢⑤煤—电—钢
A.①②③ D.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