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世界人口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主要原因是
A.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迅速 |
B.全世界死亡率降低 |
C.发达国家死亡率降低 |
D.广大亚非拉国家及其大洋洲的人口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 |
图2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读图2,回答4—6题。图中高速公路遂道穿过
A.向斜谷 | B.背斜谷 | C.向斜山 | D.背斜山 |
图中甲地多见石芽、溶洞等地形,推断未知岩层应为
A.页岩 | B.板岩 | C.石灰岩 | D.花岗岩 |
若河流沿岸地区柑橘分布广泛,则图中乙地常见植被类型最有可能为
A.常绿阔叶林 | B.落叶阔叶林 | C.针阔混交林 | D.针叶 |
读图1,完成1—3题。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50米 | B.55米 | C.60米 | D.65米 |
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米,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A.15米 | B.40米 | C.65米 | D.90米 |
图中的圆表示某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等值线,O点为极值点,据此回答24~26题。若图中圆为等压线,PK、QH表示大气的水平运动方向
A.图示区域中心地区以下沉气流为主 |
B.该天气系统在夏秋出现称为台风 |
C.该天气系统控制一定寒冷干燥 |
D.图示区域中心地区以上升气流为主 |
若圆表示赤道,O点为北极点,PQ线两侧日期不同
A.图中P点的经度为180°,Q点的经度为0° |
B.由P到N走最近距离方向是先东北再东南 |
C.图中M、N为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点 |
D.此时北京时间为新一天的20时 |
若图中圆为某时刻昼半球太阳高度等值线图,P、Q两点的纬度为15°N
A.H点的太阳从东南升西南落 |
B.从图中P点到Q点的经度大于180° |
C.北印度洋洋流海水向西流动 |
D.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
,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据此回答22—23题。
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A.大气的温室效应 | B.大气的热力运动 |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
甲箱温度比乙箱温度高的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20~21题。图中P~Q两地间有一座桥梁,该桥和其下溪谷的高差最接近
A.10米 | B.40米 | C.80米 | D.110米 |
当地环保部门在桥下采样检测水质量发现高浓度的农药残留。这些农药最有可能来自下列哪一个地区
A.甲 | B.乙 | C.丙 | D.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