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是一种牙膏包装盒上的部分说明。其主要成分单氟磷酸钠(Na2PO3F)是牙膏中常用的添加剂之一,试验表明牙膏中单氟磷酸钠的质量分数达到0.76%~0.80%时,防蛀牙的效果较好。请计算:
(1)单氟磷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 。
(2)单氟磷酸钠中氟元素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计算该牙膏中单氟磷酸钠的质量分数,并由此判断,该牙膏是否有较好的防蛀牙效果
(写出计算过程、判断理由)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取100g稀硫酸于烧杯中,向烧杯中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所得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
(1)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a g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b g时,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色。
(2)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本题包括1小题,共12分)
27.四硫化钠(Na2S4)固体可替代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反应原理为:2 Na2S4 + O2 + 2H2O =" 8S↓+" 4 NaOH。
【实验资料】
①四硫化钠(Na2S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其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
②四硫化钠受热时,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少量有毒气体硫化氢。
③NaOH溶液呈碱性,可吸收硫化氢、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
④硫代硫酸钠(Na2S2O3)可溶于水,常温下与NaOH溶液不反应。
【实验过程】
①取碳酸钠、 硫粉混合后置于试管中,加热(如图1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制得Na2S4,反应为4Na2CO3 + 12S + X 2 Na2S4+ 2 Na2S2O3 + 4CO2,X 的化学式为 ,蘸有浓NaOH 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 。
②冷却后,取下棉花,放置一段时间,再向该试管中加入10ml水,迅速塞紧橡胶塞,充分振荡,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1(如图2所示)
③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3所求),取下橡胶塞,观察到
,塞紧橡胶塞。将试管取出,倒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2,理论上h1:h2=
④按照①~③再重复实验2次.3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
h1/cm |
11.2 |
11.4 |
11.6 |
h2/cm |
8.9 |
9.1 |
9.2 |
【解释与结论】根据第1次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
【反思与评价】(1)若实验过程②中,取下棉花后,未放置一段时间即进行后续操作,会影响测定结果,请说明有何影响,并阐述理由: 。
(2)若要保证实验的效果,至少需要生成四硫化钠(Na2S4)0.174g ,则理论上实验时至少取碳酸钠粉末 克?写出计算过程
北京市加碘低钠盐的标签
配料表:
氯化钠含量:(60~80)g/100 g
氯化钾含量:(20~35)g/100 g
碘元素含量【含在碘酸钾(KIO3)中】:(18~33)mg/kg
抗 结 剂:亚铁氰化钾
储存方法:置于干燥阴凉处储存
食用方法:待食品熟后加入
(1)根据包装袋上所要求的食用和储存方法,可以推测碘酸钾可能的化学性质为;
(2)碘酸钾中钾、碘、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3)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根据资料卡片,北京市实行新标准后,每千克食用盐中少加了mg的碘酸钾。
(5)若该低钠盐中碘元素含量为25 mg/kg,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年人每天摄入碘的量为0.15 mg,若其中90%来源于食盐,则每天食用该碘盐的质量为g即可。
如图所示,某Vc含片的包装。试求:
(1)Vc分子中原子个数比;
(2)相对分子质量;
(3)各元素的质量比;
(4)维生素 C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5)若每日服用 2片含片,即可满足每日摄入 500mg维生素的需要。则含片中Vc的含量为多少?
根据侯德榜制碱法原理,实验室制备纯碱(Na2CO3)的主要步骤是::将配制好的饱和NaCl溶液倒入烧杯中加热,控制温度在30-35℃,搅拌下分批加入研细的NH4HCO3固体,加料完毕后,继续保温30分钟,静置、过滤得NaHCO3晶体。用少量蒸馏水洗涤除去杂质,经过处理后,转入蒸发皿中,灼烧2小时,得Na2CO3固体。
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g)表
![]() 溶解度 盐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100℃ |
NaCl |
35.7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37.3 |
39.8 |
NH4HCO3 |
11.9 |
15.8 |
21.0 |
27.0 |
① |
—— |
—— |
—— |
NaHCO3 |
6.9 |
8.1 |
9.6 |
11.1 |
12.7 |
14.5 |
16.4 |
—— |
NH4Cl |
29.4 |
33.3 |
37.2 |
41.4 |
45.8 |
50.4 |
55.3 |
77.3 |
|
已知:1、①温度高于35℃NH4HCO3会分解。
2、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 NaHCO3= Na2CO3+H2O+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