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中CO2量的变化与碳循环有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增加自养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 |
B.大气中CO2量增加主要与异养生物的数量增加有关 |
C.食物链中的碳主要以有机物形式传递 |
D.大气中CO2含量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 |
下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碳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传递途径。下列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
A.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 |
B.a途径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途径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 |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 |
D.如果图中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则夏季a、b、c、e的关系可表示为a=b+c+e |
下列针对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动植物种类繁多,种群密度最大 |
B.草原生态系统在不同的季节和年份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 |
C.湿地生态系统有十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具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 |
D.农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需要人工的不断维持和干预 |
建立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一般不需要
A.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 |
B.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据表达式,对种群数量变化进行表达 |
C.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数学模型(公式或曲线)进行检测或修正 |
D.进行对照实验 |
下列可以成为种群密度的是
A.一个池塘中各种鱼的总数 | B.全世界的人口数量 |
C.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鸟类 | D.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 |
下图的甲、乙、丙图分别表示某高等动物三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以下说法正确的
A.甲是初级卵母细胞,将产生两个次级卵母细胞,每个次级卵母细胞含两条非同源染色体 |
B.乙的分裂将产生体细胞,每个子细胞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 |
C.乙是体细胞的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但不含同源染色体 |
D.丙是次级精母细胞,将产生一个精细胞和一个极体,每个子细胞含2条非同源染色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