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图是某地近地面气压变化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7—9日控制该地的天气系统是
A.热带气旋 | B.温带反气旋 | C.急行冷锋 | D.准静止锋 |
该天气系统控制期间,最可能出现的天气是
A.细雨连绵 | B.狂风暴雨 | C.秋高气爽 | D.艳阳高照 |
下图为“某市三个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三个区域中()
A.工业污染最严重的是a | B.常住人口最多的是b |
C.地价最高的是c | D.商业活动最为繁荣的是b |
导致这种土地利用的空间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土地租金 | B.人口密度 |
C.城市规划 | D.历史遗留 |
下表为联合国2000年预测的21世纪上半叶主要国家人口迁移数量。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迁出国 |
数量(万人/年) |
迁入国 |
数量(万人/年) |
中国 |
30.3 |
美国 |
110.0 |
墨西哥 |
26.7 |
德国 |
21.1 |
印度 |
22.2 |
加拿大 |
17.3 |
菲律宾 |
14.4 |
英国 |
13.6 |
印度尼西亚 |
18 |
澳大利亚 |
8.3 |
据表,21世纪上半叶世界人口迁移的突出特点是()
A.由东半球国家迁入西半球国家 |
B.由北半球国家迁入国家南半球 |
C.由发展中国家迁入发达国家 |
D.由内陆国家迁入沿海国家 |
形成上述人口迁移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环境灾难 | B.经济差异 |
C.政治迫害 | D.种族歧视 |
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减少迁出国的就业机会 | B.增加迁入国的劳动力数量 |
C.加剧迁入国的人地矛盾 | D.缓解迁出国的资源环境压力 |
如图所示是某四国人口构成。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劳动力承担的扶养压力最大的国家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为解决①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鼓励生育,增加劳动力数量 | B.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化率 |
C.大力发展农业,增加就业机会 | D.控制出生率,强化国民素质 |
如图所示是“诺特斯特人口发展模式”。读图回答下列各题。下列地区中,人口增长总体上处于④阶段的是()
A.非洲 | B.欧洲 | C.亚洲 | D.南美洲 |
人口发展由①向②阶段演变的主要原因是()
A.食品供应和卫生条件大幅改善 |
B.极低生产力水平的制约 |
C.教育年限延长,婚育时间推迟 |
D.国家人口政策的调控 |
霜期为一年中初霜至次年终霜间的时段,其余时段为无霜期。表中距平值为该年代与50年平均值的差距。读我国某地20世纪各年代霜期的均值、距平表,回答各题。
项目 |
50年代 |
60年代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
初霜日 |
均值(日/月) |
2/10 |
4/10 |
26/9 |
21/9 |
25/9 |
距平(天) |
+5 |
+7 |
-1 |
-6 |
-2 |
|
终霜日 |
均值(日/月) |
3/5 |
21/5 |
15/5 |
22/5 |
20/5 |
距平(天) |
-14 |
+4 |
-2 |
+5 |
+3 |
据表推断该地的霜期、无霜期的变化特点是()
A.50年代,霜期结束的最晚 |
B.70至90年代霜期变短 |
C.80年代,无霜期均值最短 |
D.70年代无霜期变化最大 |
该地有可能是我国()
A.海南岛 | B.四川盆地 |
C.青藏高原 | D.华北平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