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城市化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完成问题。关于图中各个时段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M时段,城市化发展较快 |
B.在P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 |
C.在N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 |
D.在N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 |
孟加拉国、中国和英国处于图中的时段依次是
A.M、P、N | B.M、N、P | C.M、M、N | D.P、P、N |
2004年6月1—3日,首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在香港、澳门和广州连续举行。所谓“泛珠三角”,是指粤、闽、赣、桂、琼、湘、川、贵、滇省区和港澳地区,简称“9+2”。本着“东西互动,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精神,“泛珠三角”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据此回答问题。 促进“泛珠三角”区域“东西互动”的前提是
A.交通状况的改善 | B.自然资源的开发 | C.人口的流动 | D.西电东送 |
关于“泛珠三角”部分省(区)区位优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广西水能、铝土矿丰富 | B.广东资金、技术力量雄厚 |
C.湖南煤炭、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 D.四川水能、天然气资源丰富 |
图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值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根据图中信息,以经济的增长速度为标准,将珠江三角洲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
A.1980~1985年为第一阶段,1985~2000年为第二阶段,2000年以后为第三阶段 |
B.1980~1990年为第一阶段,1990~2000年为第二阶段,2000年以后为第三阶段 |
C.1980~1995年为第一阶段,1995~2000年为第二阶段,2000年以后为第三阶段 |
D.1985~1990年为第一阶段,1990~2000年为第二阶段,2000年以后为第三阶段 |
关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第一阶段,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阶段以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导产业,外商投资额增长较慢 |
B.处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外商投资规模小,工业生产总值的提高缓慢 |
C.这一阶段我国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加之劳动力资源丰富,经济增长较快 |
D.政策和侨乡优势使外资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所以工业总产值的增长也很迅速 |
在经济发展的第二阶段中,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匹配的说法是
A.产业升级面临困难,劳动力资源严重紧缺 |
B.城市规模结构合理,相互之间分工合作密切 |
C.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三废”排放量大 |
D.产业结构调整,重工业和高技术工业发达 |
水稻种植可缓解某些地区人口对土地的压力的根本原因是
A.水稻地区适应性强 | B.水稻种植技术简单 |
C.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 | D.水稻种植很适合于小农经营 |
三江平原沼泽地与黄淮海平原盐碱地发展种植业需改造的共同自然条件是
A.土壤 | B.气候 | C.地形 | D.热量 |
读图,完成问题。关于本区河流的正确叙述是 ( )
A.此河流冬季结冰,航运价值不大 |
B.此河主要补给水源是冬季的大气降水 |
C.此河中下游地区穿越此国传统工业区 |
D.此国南部地处地中海,交通便利,是此国经济发达区 |
A区是著名的新兴工业区,它的特点是 ( )
A.资金高度集中 | B.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特别高 |
C.发展的历史悠久 | D.分布于小城镇甚至农村 |
我国可借鉴本区经验的最适宜的地区产业是 ( )
A.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 | B.温州的乡镇企业 |
C.天津的“硅谷”区 | D.新疆的纺织业 |